前不久,中保研C-IASI發布實行2023版新規程后的首批車輛測試成績,寶馬、小米、極氪等多個品牌共八款車型參與此次測試,其中,理想MEGA和L6均取得了G+/G+/G+/A的最好成績,理想汽車也成為業內唯一全系通過中保研最高安全評級認證的品牌。
如何打造出一臺安全的智能電動車,成為家庭用戶的放心選擇,理想汽車有自己的堅持和標準。2024年9月13日,理想汽車舉辦2024年安全駕駛學院活動,向外界詮釋品牌獨到的安全理念及深厚的技術積累。
堡壘級安全車身,安全不分區域
深受家庭用戶青睞的理想汽車,一直以來也很重視第三排乘客的安全。深度自研的防御性車身結構“堡壘安全車身”,其籠式車身結構配合大量高強度但又輕量化的材料,以及創新的生產工藝,確保為每一排家人帶來充分的保護。
針對家庭用戶最關心的追尾碰撞風險,理想MEGA在后防撞梁位置使用了平均厚度2.7mm的日字形擠出鋁,配合后吸能盒,以及大尺寸四宮格后縱梁,形成了環狀的吸能框架結構,確保不管是來自哪個角度方向的追尾碰撞,都能有效分散載荷,吸收碰撞能量。同時為了給后方碰撞預留出更大的潰縮空間,理想MEGA的后防撞梁和第三排座椅后端之間的距離達到80厘米,預留了足夠的吸能、緩沖空間。在堡壘安全車身的多重防護下,讓MEGA通過了88公里每小時、雙側70%偏置的企業標準追尾工況測試。在此之前,即使是行業內最嚴苛的美國標準,也只要求80公里每小時。
頂級安全,全系標配
在碰撞發生時,如果說頂級的車身安全結構是對家人安全的第一道守護,那么第二道就是車內的乘員保護系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安全氣囊。理想汽車在售的5款車型,全系標配了9個安全氣囊。
理想汽車無論是售價低于25萬的理想L6,還是超過50萬的理想MEGA,安全氣囊都是最高等級的滿配。全系標配的9個氣囊,也包括了部分豪華品牌車型上即使加錢也沒法選配的遠端安全氣囊。
據了解,工程師在分析實際事故案例時發現,側碰、側翻等事故場景下,前排乘員的身體出現大幅度側傾時,存在彼此頭碰頭,甚至撞擊另一側內飾件的高危風險。為了在這些事故場景下也能為家人提供充分緩沖保護,理想汽車在主駕座位的靠背內側設置了遠端安全氣囊,碰撞發生后可以在前排兩個座椅之間提供有效緩沖,保障出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理想全系車型上標配的遠端安全氣囊均為雙腔設計,相比單腔氣囊的保護性有顯著提升。根據E-NCAP公布的測試結果,在2020年到2024年間,一共有138款車型參與了側面碰撞測試。在配備單腔遠端安全氣囊的車型中,有超過60%可以得到滿分,相比之下,配備雙腔遠端安全氣囊的車型,滿分率高達97%。
堅持被動和主動安全兩者并舉
在日常駕駛過程中,主動安全同樣重要。理想汽車全系車型標配了智能四驅、CDC連續可變阻尼減振器和強大的底盤電控系統,讓車輛擁有了更高的安全能力上限。同時,也正在不斷完善智能駕駛領域的主動安全功能。
比如,城市路口是用戶日常通勤最常遇到的復雜交通場景,為了攻克高頻高危的路口AEB自動緊急制動功能,首先需要解決對象準確識別的問題,同時也需要克服各個角度的盲區,準確預測各個對象的行動軌跡。為此,理想汽車引入BEV鳥瞰模型,融合多路感知信號,在路口場景為車輛配備了一個“上帝視角”,上述難題也迎刃而解。
而面對高速道路的行車安全,理想汽車在此之前已經充分拓展了AEB的能力上限,即使在夜間暗光場景下以120公里的時速行駛,遇到前方靜止車等緊急情況也能實現剎停。為了進一步提升緊急制動等安全性,理想研發團隊還對制動力度做了梯度優化。在AEB開始制動后,初段制動力并不會直接達到最大值,而是隨著車速降低,再逐步增加制動力,直到穩穩剎停,將意外發生的風險降至更低。
為了進一步提升安全冗余,今年7月份理想汽車正式推送AES功能,AES在AEB的基礎上,將一維的縱向制動,升級到了二維的制動及轉向,可以規劃多條躲避路徑,并選擇其中最優路徑執行。
截至8月底,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超過92萬,這意味著有接近百萬個家庭駕駛著理想的車型行駛在路上。通過此次理想安全駕駛學院活動,我們看到了理想汽車不僅僅在創造移動的家、幸福的家,同樣也在竭力為用戶打造安全的家。
今年以來,國內汽車行業極度內卷,很多消費者擔心車企降價的背后是否存在減配。而不少業內人士也呼吁,除了卷價格,車企更應該卷技術、卷安全,把研發投入到用戶看不見,卻關乎生命安全的地方,這才是負責任、有擔當的車企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