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vid Schaub 在 Mastodon 上發布的圖表顯示,在 2011 年 Tim Cook 被任命為首席執行官之前,蘋果一直在定期增加 Mac 的內存。今年早些時候,Schaub 制作了兩張圖表:其中一張顯示了從 1984 年起蘋果一體機的基本內存容量,另一張顯示了從 1999 年起蘋果消費筆記本電腦的基本內存容量。這兩張圖表最近被Accidental Tech Podcast 重新曝光。
圖表顯示,蘋果公司傾向于每兩年左右增加一次內存,但這一趨勢在庫克接替史蒂夫-喬布斯接管公司后就結束了。在 1986 年推出 Mac Plus 之前,內存一直在快速增長。他說:"1986 年到 1990 年,Mac 的入門價格一直在下降。然后,我們得到了一條相當直的對數線,直到蒂姆-庫克成為首席執行官,此后只有一次上漲。"
這種相關性很有趣,但市場趨勢和技術變化等其他變量也有助于解釋庫克時代的高原現象。例如,斯圖爾特-麥克哈蒂(Stuart McHattie)指出,早期的一體機 Mac 每六年就會增長 10 倍。如果這一趨勢從 2006 年開始持續下去,當時的容量為 500MB,那么現代基本型號 Mac 的容量將達到 500GB。然而,今天的消費 PC 對內存的需求仍保持在 8GB 至 64GB 左右,很少超過兩位數。
在過去幾年里,計算機也發生了很大變化。內存變得更快。硬盤驅動器被固態存儲所取代。芯片和組件的集成度更高。蘋果公司不再依賴英特爾處理器為其機器提供動力,而是采用高性能片上系統 (SoC) 架構,將 CPU、GPU 和統一內存整合到一個封裝中。正因為如此,蘋果公司才自信地認為,Mac 上的 8GB 內存與競爭對手系統上的 16GB 內存相當。
但這并不能改變蘋果公司自 2012 年以來一直提供 8GB 內存的 iMac 和 MacBook Pro 機型這一事實。同樣,自 2017 年以來,MacBook Air 也一直采用相同的基本內存配置。此外,蘋果采用統一內存意味著 Mac 在購買后無法升級內存,而蘋果繼續奉行向用戶高價購買更高內存配置的策略。用戶往往在結賬時掏出 200 美元或更多,只為讓自己的機器為未來做足夠的準備。
如果即將推出的所有 iPhone 16 機型都配備 8GB 內存,蘋果公司的 Mac 內存配置策略可能會變得更具爭議性。(在 iPhone 15 系列中,只有 Pro 機型配備了 8GB,而標準機型只有 6GB)。為什么蘋果公司準備增加智能手機的內存,卻不準備增加多任務 Mac 的內存,而用戶又不為此支付過高的費用,這將是許多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