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2024年,我國進入了5G發展的“下半場”,也迎來了5G-A的商用元年。三大運營商一方面推動5G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開始規模部署5G-A網絡。那么,在5G商用五周年之際5G-A正式登場的原因是什么?5G-A需要重點關注哪些方面?帶著這些問題,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采訪了愛立信中國區網絡產品方案總經理吳日平。
愛立信中國區網絡產品方案總經理 吳日平
5G-A登場,業界寄予厚望
作為有史以來速度最快的無線接?技術,5G極大地提升了個人用戶體驗。在5G發展的“上半場”,業界共同努力,實現了5G的巨大成功。不過誠如業界常說“4G改變生活,5G改變社會”,5G的最初愿景不僅是改善移動寬帶用戶體驗,更是捕捉連通性在社會領域的影響,從?為不同領域企業提供額外價值、為消費者提供更多新服務。顯然,目前業界離實現5G全部商業潛力還有不小差距。
在愛立信看來,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更多工具輔助,同時網絡日益復雜導致運維成本高企,因此5G-A被業界寄予厚望——一方面可以實現5G的最初愿景,為6G做好準備;另一方面幫助運營商在商業上取得成功。
愛立信持續深耕全球移動通信領域,在5G-A方面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吳日平介紹,在技術創新和標準確立方面,愛立信一直在3GPP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R18項目中RedCap演進、NR定位增強等5個工作項目的報告人;在商用落地方面,愛立信一直與全球運營商保持著良好合作關系,不僅在國內參與三大運營商的5G-A關鍵技術測試和建設,在海外也與LG U+等多家運營商簽署了5G-A合作諒解備忘錄,與STC、Optus、DNB、Telstra等合作落地了5G-A功能。
特別是在中國市場,愛立信與各大運營商保持著良好合作,推動5G-A各項先進技術的成熟和發展。在RedCap方面,2023年中,愛立信配合工業和信息化部及各大運營商,與多家芯片廠商和模組廠商分別完成了RedCap端網互操作等多項技術測試,為RedCap大規模商業部署打下了堅實基礎。對于多載波聚合功能,愛立信不但全力支持國內運營商組織的多個實驗室測試和大量外場驗證,也在全球努力推動產業成熟,以支持國內的大規模商業部署。此外,愛立信還在積極將全球毫米波網絡部署經驗和領先產品帶入中國。
高性能可編程網絡,助力挖潛5G價值
無論從3GPP規范進展還是從運營商商用進展來看,5G-A目前都處于早期發展階段。5G-A規范的首個版本R18在今年6月凍結發布,目前部署較多的具體技術是三載波聚合和RedCap。愛立信預計,R18大部分功能的商用要在2025年中期以后。
愛立信認為,5G網絡價值變現是5G-A的主要目標和任務。因為只有能帶來5G網絡商業成功并有效幫助運營商增收降本的技術,才會具有持續的生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業界需要性能良好、適應性強的網絡,需要在任何時間、地點提供一致且卓越用戶體驗的網絡——愛立信稱之為高性能可編程網絡。同時,愛立信提出了5G-A發展目標和關鍵技術路徑,助力運營商將5G網絡轉變為高性能可編程網絡,從?滿足特定業務目標。
結合5G發展現狀,愛立信還提出了以下三點5G-A具體建議。第一,針對缺乏“殺手級”應用的挑戰,運營商需要充分調動開發者的積極性,鼓勵其基于網絡能力開發應用,因此5G-A網絡應該通過簡單易用的方式為開發者開放網絡能力,做到網絡即服務。第二,針對業務模式單一的挑戰,5G-A要改變網絡能力“一刀切”和“盡力而為”的模式,為多樣化的業務提供差異化的連接,方便運營商推出基于性能的業務模式,從而增加業務收入。第三,針對網絡日益復雜、運維成本高企的挑戰,5G-A網絡應該更加智能,實現基于意圖的管理,這樣一方面幫助運營商以更合理的成本地運維網絡,另一方面協助更多行業應用開發者能夠簡單地和網絡互動,提升網絡使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