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市場,波瀾壯闊,在這片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土地上,自主品牌吉利,一路高歌猛進,從一家民營企業,成長為如今的汽車巨頭,盛世之下,總有暗流涌動,當我們翻開吉利汽車的最新財報,試圖探尋其未來走向時,卻發現了一些耐人尋味的細節,如同平靜湖面下,隱藏著不為人知的波瀾
圖片來源于網絡
千億營收,近六倍的利潤增長,吉利汽車2024年中報,無疑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績單,這份看似完美的答卷,卻在細究之下,暴露出一些隱憂,非主營業務收入占據了利潤的大頭,高達78億元,占比接近75%,這意味著,吉利汽車的盈利,很大程度上依賴于資產交易,而非其核心業務——汽車制造與銷售
拆解這78億元的非主營業務收入,我們發現,主要來自兩筆資產交易,一是將全資子公司極光灣公司67%的股權,出售給與吉利控股集團、雷諾成立的合營公司,二是將持有的重慶睿藍45%股權,出售給吉利控股旗下其他主體,這兩筆交易,為吉利汽車帶來了豐厚的賬面收益,卻也引發了外界對其盈利能力的質疑
資本市場,從來都是敏銳而現實的,吉利汽車股價的波動,或許正是市場對其未來發展投下的不信任票,過度依賴非主營業務收入,是否意味著吉利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不足?其長期盈利能力,是否能夠得到保障?
視線轉向吉利汽車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極氪,作為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排頭兵,極氪自誕生之日起,便被寄予厚望,極氪的“輕資產”運營模式,卻引發了業內人士的擔憂
極氪的上市主體,并不直接參與生產制造,而是將生產環節外包給吉利體系內的其他工廠,這種“OPM”(OtherPeople'sMoney)戰略,即利用他人資金,撬動自身發展,在互聯網行業或許屢見不鮮,但在汽車制造業,卻充滿了風險
極氪對吉利體系的生產資源依賴度極高,一旦體系內出現產能緊張或其他問題,極氪的發展必然會受到影響,這種模式也限制了極氪的利潤空間,使其盈利能力始終受制于吉利體系
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極氪應付賬款及票據高達150億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有55億元,巨大的資金缺口,意味著極氪需要不斷融資,以維持其快速擴張,資本市場并非慈善機構,極氪能否持續獲得資本的青睞,取決于其能否展現出可持續的盈利能力
吉利汽車,如同一位在棋盤上縱橫捭闔的棋手,不斷落子布局,試圖在競爭激烈的汽車市場中,占據更大的地盤,過快的擴張速度,也讓吉利汽車的棋局,顯得有些凌亂
從燃油車時代的領克,到新能源時代的極氪、幾何、極星,再到收購而來的smart,吉利汽車旗下,如今已擁有眾多品牌,這些品牌之間,卻缺乏清晰的定位和差異化,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甚至出現了“內耗”的苗頭
領克品牌,曾是吉利汽車進軍高端市場的利器,憑借著與沃爾沃聯合開發的技術平臺,以及時尚動感的造型設計,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隨著極氪品牌的推出,領克的定位開始變得尷尬,同為高端品牌,極氪背靠吉利汽車在新能源領域的資源優勢,發展勢頭迅猛,而領克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卻相對滯后,逐漸被邊緣化
幾何品牌,原本定位于高端純電市場,卻在銷量壓力下,不斷下探價格,與吉利品牌旗下的純電車型,形成了直接競爭關系,這種“左右互搏”的局面,不僅不利于幾何品牌的長期發展,也損害了吉利汽車的品牌形象
極星品牌,定位于高端性能純電汽車,與特斯拉、蔚來等品牌展開競爭,極星品牌知名度不高,產品定價偏高,市場表現始終不溫不火
smart品牌,則在被吉利汽車收購后,放棄了原本小巧精致的品牌定位,轉型為SUV車型,試圖在競爭激烈的SUV市場中分一杯羹,這種轉型,卻讓smart品牌失去了其獨特的品牌個性,也引發了老用戶的質疑
吉利汽車的多品牌戰略,初衷是為了覆蓋更廣闊的市場,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缺乏清晰定位的多品牌戰略,最終只會導致品牌內耗,資源浪費,不利于吉利汽車的長期發展
除了品牌定位混亂之外,吉利汽車內部的研發體系,也存在著重復建設、資源浪費的問題,據悉,吉利汽車旗下,擁有多個獨立的研發團隊,分別負責不同品牌和車型的研發工作,這種“各自為政”的研發模式,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研發效率,但也造成了研發資源的浪費
在智能駕駛領域,吉利汽車旗下,就擁有集團研究院智駕中心、子公司億咖通、極氪旗下的自研智駕團隊、路特斯旗下的自駕團隊和福瑞泰克等多個團隊,這些團隊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協作,各自研發方向重疊,導致研發資源的浪費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吉利汽車已經意識到了自身問題所在,并開始著手進行調整,據悉,吉利汽車已經啟動了研發體系的整合工作,將旗下各品牌的研發中心,逐步整合到集團的中央研究院,以避免重復研發,提高研發效率
圖片來源于網絡
吉利汽車的這場研發體系整合,如同一次外科手術,需要精準而果斷,如何協調各方利益,如何避免人才流失,如何將整合后的研發資源,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市場競爭力,都是吉利汽車需要面對的挑戰
僅僅依靠內部調整,或許還不足以解決吉利汽車面臨的所有問題,在產品同質化日益嚴重的當下,吉利汽車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打造出真正具有差異化、能夠滿足消費者個性化需求的產品
領克品牌,或許可以借鑒吉利汽車收購沃爾沃的成功經驗,更加注重品牌建設和技術創新,在保持價格優勢的提升品牌溢價能力,與合資品牌展開正面競爭
幾何品牌,則需要重新梳理產品線,明確品牌定位,避免與吉利品牌內部競爭,將目標用戶鎖定在追求性價比的年輕消費群體
極星品牌,可以考慮進一步強化其在性能和操控方面的優勢,打造更加純粹的駕駛樂趣,吸引那些追求極致駕駛體驗的消費者
smart品牌,則需要在保留其個性化設計的提升產品力,例如續航里程、智能化配置等,以滿足中國消費者的實際需求
除了產品層面的調整之外,吉利汽車還需要在營銷和服務方面下功夫,在互聯網時代,傳統的營銷模式已經難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吉利汽車需要積極擁抱數字化營銷,利用互聯網平臺,與消費者建立更加緊密的聯系
吉利汽車還需要提升服務質量,打造更加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提升用戶體驗,增強用戶粘性
中國汽車市場,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之中,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智能化、網聯化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都對中國汽車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吉利汽車,作為中國自主品牌的領軍企業之一,在過去幾十年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吉利汽車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斷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擴張,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盲目擴張,只會讓企業迷失方向,吉利汽車需要做的,是找到一條適合自身發展的道路,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
這條道路,需要吉利汽車不斷提升自身的研發實力,打造出更加具有競爭力的產品;需要吉利汽車不斷優化自身的品牌矩陣,避免品牌內耗,形成合力;需要吉利汽車不斷提升自身的營銷和服務水平,贏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和信賴
中國汽車市場,波瀾壯闊,機遇與挑戰并存,吉利汽車,能否在這場大浪淘沙中,繼續保持領先優勢,讓我們拭目以待
回首吉利汽車的發展歷程,我們不難發現,這家企業始終充滿著進取精神和創新意識,從最初的“造老百姓買得起的車”,到如今的“打造中國汽車全球品牌”,吉利汽車從未停止過追逐夢想的腳步
夢想的實現,需要腳踏實地的努力,吉利汽車需要正視自身存在的問題,并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只有這樣,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更大的發展
中國汽車產業,正處于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吉利汽車,作為中國汽車企業的代表之一,肩負著重要的使命,我們期待著,吉利汽車能夠繼續秉持初心,砥礪前行,為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