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6日),北京市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引領推介活動在中關村展示中心舉辦,活動現場,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發布了首批北京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聯合研發平臺,探索大模型技術與應用場景深度融合的新路徑。
相關負責人今天表示,目前,大模型應用還處于初級階段,正逐漸“由淺入深”從邊緣業務場景向核心場景挺進,但深度賦能行業核心業務的“殺手锏”級大規模應用尚未出現,核心原因是當前階段大模型垂直行業應用的專業性和門檻仍較高,需要對領域知識有深度理解,需要高質量及廣覆蓋度的行業數據,部分場景在通用大模型基礎上簡單微調無法滿足需求,需要高度定制化的模型。大模型應用落地的阻礙來源于應用場景與技術能力之間的鴻溝,目前甲乙雙方均無法獨自解決。
- 一是行業用戶(甲方)的場景碎片化,難以定位大模型在實際業務流程中的應用落腳點,在引入大模型應用過程中存在不會用、不好用等問題;
- 二是技術廠商(乙方)對行業核心業務邏輯的理解不夠深入,并且缺少高質量的行業數據,只能“摸石頭過河”,研發的大模型應用產品無法滿足甲方核心業務場景需求;
- 三是甲乙雙方深度合作機制尚未形成,行業用戶難以將真正有價值的數據開放給技術廠商,數據價值難以釋放。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圍繞行業大模型產品開發的科研屬性特點,通過引導組織行業用戶和技術廠商開展聯合研發,打造深度適配核心業務邏輯的行業大模型產品,推動快速形成“需求—技術—產品—應用”的產業閉環。通過聯合研發,處于龍頭地位的行業用戶“大甲方”開放出核心業務場景和高質量行業數據,組織業務專家梳理業務知識邏輯,提出定義明確的大模型應用需求,幫助技術廠商快速定義產品,定制化開展模型調優、知識庫搭建、智能體開發,加快形成產品級解決方案。相關成果率先在“大甲方”應用,能夠加快打造標桿示范應用,快速輻射至整個行業,對促進大模型產品的規模化應用具有較強示范作用。
活動現場,首批聯合研發平臺正式發布,涵蓋政務、教育、智慧城市、文化體育、工業、金融等重點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