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是大模型占據科技熱門話題榜單絕對C位的一年。繼ChatGPT之后,又一個大模型概念爆火,它就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
2000年圖靈獎得主、中國科學院院士姚期智認為,人工智能領域下一個挑戰將是實現“具身通用人工智能”;科技部副部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吳朝暉亦曾公開表示:以ChatGPT為代表的自然語言大模型并不是AI大模型的最終形態,比它更高級的是多模態的具身智能。
因此,具身智能的發展被視為一條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基本途徑。
據國際數據公司(IDC)預測,到2025年,全球機器人市場將達到2351億美元的規模,其中,具備高級智能和自主性的機器人將占據越來越大的市場份額。具身智能的應用將不僅限于傳統的汽車制造和電子產品組裝,還將擴展到醫療、物流、服務等多個領域。
在工業4.0的浪潮中,具身智能(Embodied Intelligence)正成為推動制造業轉型的關鍵力量。
工業巡檢喚醒具身智能
機器人覺醒加速到來
具身智能(Embodie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簡稱 EAI)是將人工智能融入機器人等物理實體,賦予它們感知、學習和與環境動態交互的能力。
琳達·史密斯(Linda Smith)在 2005 年提出的“具身假說”(Embodiment Hypothesis)是從認知科學的角度對智能的理解提出了新的視角。這一理論主張,人類的認知過程不僅僅是大腦內部的抽象思考,更多地是通過身體與物理環境的直接互動實現的。
具身假說擴展了人類對認知科學的理解,將傳統關注點從大腦的內部機制轉移到了身體與環境的動態交互上。這種觀點對教育、人機交互設計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實踐策略。
伴隨大型語言模型(LLMs)、視覺語言模型(VLMs)等基礎模型的最新進展,以及 ChatGPT 等技術在人形機器人中的應用,使機器人覺醒的新紀元正在加速到來。
作為最早應用機器人的行業之一,電力行業因其發展需求,早在數年前,國內已有十多個省市正在開展足式機器人巡檢應用。把眼光投向全球,在北美和歐洲,波士頓動力的Spot和ANYbotics的ANYmal也在積極開拓電力與能源的巡檢市場,美國的變電站、歐洲的發電站、中東的能源巨頭均不約而同開展四足機器人電力巡檢應用。
為何在全球領域,足式機器人在電力巡檢場景實現了同時發力?其實這與電力巡檢的典型場景有關,無論國內國外,能源和電力行業在開展日常巡檢的工作中都面臨著高強度重復性人工作業、復雜地形存在巡檢盲區、傳統機器人巡檢路線不夠靈活、巡檢手段復雜等諸多問題。
應該說,電力行業對足式機器人的最核心需求是其極強的場地通過性,足式機器人能夠輕松通過樓梯、草地、碎石地等復雜場景,這對傳統輪式機器人的巡檢作業是非常關鍵的補充,能夠替代人工在復雜地形開展無人巡檢作業,同時也覆蓋站房,打通了室內室外巡檢,填補了室內多樓層變電站機器人巡檢的空白。
聯想晨星機器人“上崗”電力巡檢,
“機器代人”巡檢效率提升80%
不久前,一條短視頻火遍了朋友圈,硬核的北京胡同大爺,已經用“狗”玩起“無人駕駛”了,而這只“狗”就是聯想晨星足式機器人GS,事實上,以晨星足式機器人GS為代表的聯想晨星機器人系列是實打實的工業替身。
由聯想自研的聯想晨星機器人系列是具身智能的踐行者和先行者。從第一款機器人聯想晨星X1開始,始終秉持融合手眼腳腦的復合型機器人形態,發展到如今的GS,它已不僅僅是一臺機械設備,更是一臺擁有感知、思考和行動能力的智能體,并聚焦于:工業巡檢操作、應急救援支持、野外勘測任務這三大典型業務場景,實現了 “以機器人之軀,承載AI的靈魂”。并先后為中國商飛、國網電力、南方電網、大陸集團等企業提供機器人本體及配套方案。
今年,聯想晨星聯合智能巡檢系統(機器人,無人機,XR)-電力行業智能巡檢方案在華北某電站推廣實施。
聯想針對該電站當前新能源場站運維現狀,設計了基于四足機器人的新能源場站立體智慧巡檢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項目,研究成果將促進大規模新能源電站的推廣應用,支撐新型新能源場站保障設備穩定可靠運行,進一步推動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經濟及社會效益。
與傳統的電力巡檢場景相似,新能源場站在巡檢中也存在巡檢效率低、巡檢周期長、巡檢手段復雜等問題諸多問題。
圍繞上述電力設備巡檢需求,晨星聯合智能巡檢系統(機器人,無人機,XR)-電力行業智能巡檢方案晨星電力智能巡檢方案,以足式仿生機器人為載體,借助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巡檢的智能化、自動化、高效化,逐步實現“機器代人”的智能巡檢目標。
以足式機器人為載體,搭載雙光相機、局放傳感器、聲紋傳感器等采集設備,實現自動化的全面巡檢信息采集,保障結果的準確性與一致性;
基于人工智能算法,建立智能分析系統,對巡檢裝備采集的視頻圖像進行分析,實現表計讀數、設備運行狀態分析、環境人員分析等智能分析功能;
圍繞巡檢計劃、巡檢任務、巡檢標準、問題跟蹤處置等巡檢業務需求建立巡檢業務系統,整合巡檢裝備、智能分析系統及電力周邊系統,構建電力巡檢一體化解決方案;
根據測算,聯想晨星聯合智能巡檢系統(機器人,無人機,XR)-電力行業智能巡檢方案的應用將直接幫助該新能源場站,實現對人工巡檢的極大補充, 結合多樣化的智能分析算法, “機器代人”的巡檢效率提升80%。
足式機器人搭載多維感知設備,基于高精度導航與智能分析算法,將進一步保障巡視結果的一致性和準確性,故障&隱患發現率提升50%。
今年5月,由聯想(上海)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選送的【220KV變電站四足機器人智能巡檢以及機械臂應急操作】方案成功入選《上海市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與應用場景推薦目錄》并榮獲【2023年度智能機器人標桿企業】的殊榮。該方案也是所有的獲選方案中唯一采用足式機器人作為載體的創新方案。
該方案已在國家重點能源領域實現突破陸續在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以及新能源發電領域落地應用和復制,項目落地后得到了國家電網與南方電網客戶的高度認可。
該方案在南網落地的項目被拍攝成了專題介紹片,在南方電網內部期刊《南方電網報》頭版刊登報道,這是全國首次實現單臺智能設備全站巡視點全覆蓋的變電站智能巡檢方案,一經發布收獲了極高的關注度,并連續獲得新華社、南方日報等媒體報道。不久后,該案例在第十三屆能源企業信息化大會榮獲“2023能源企業信息化創新成果與實踐案例”大獎,并被收錄進《2023能源企業信息化創新程成果與實踐案例選編》。
不僅如此,聯想晨星機器人巡檢自發布以來就頻頻收獲大獎,這些重要獎項的連續獲得,標志著聯想晨星四足機器人巡檢方案在電力巡檢領域得到了業界專業認可與高度評價。
相比于人工智能的其他應用,高度智能的機器人形象顯然更符合人類對于未來人工智能的設想。
聯想作為引領AI向實的標桿企業,正在用尖端技術,為生產力革命注入強勁動力,讓曾經只能活躍在銀幕上的機器人時代加速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