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浪潮之下,以大模型為代表的AI技術不斷深化并加速拓寬其影響的邊界,推動千行萬業智能化轉型進程。巨大的計算需求、復雜的計算架構、全新的計算模型、豐富的軟硬件組合,無一不對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異構智算成為未來發展的新趨勢。
在2024中國算力大會期間,聯想集團發布了新一代AI服務器、AI應用部署解決方案兩大新品,并正式發布業內首份《異構智算產業趨勢與技術發展白皮書》。
在聯想集團副總裁、中國基礎設施業務群總經理陳振寬看來,算力賦能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需要完成從算力技術積累到算力價值釋放的關鍵躍遷,核心是實現從“算力可用”到“算力好用”的重要提升。
異構智算的機遇與挑戰并存
所謂異構智算,指的是利用不同類型的處理器,比如CPU、GPU、FPGA等進行并行計算,來適應不同任務的計算需求,提高計算效率和性能。
在2024異構智算產業生態聯盟技術論壇上,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聞宣傳中心總編輯王保平指出,算力已經成為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在智算潮流下,異構智算正在蓬勃發展,它不僅加速了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云計算等技術的落地,助推行業邁出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也將催生智慧應用“百花齊放”,賦能行業跨出數字化轉型的“新一步”。
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錢德沛表示,異構智能計算是應AI之運而生的新型計算系統,其崛起開啟了未來計算系統變革的大門,不僅是一場技術的革新,更是一次產業生態的重構,需要異構體系結構的創新和軟件與硬件的協同、研發滿足人工智能算力需求的計算系統,同時要充分理解智算對計算機系統的新要求,以人工智能手段提高計算系統的能力。
在談到算力發展趨勢時,國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產業發展部主任單志廣認為,架構創新、國產生態和超智融合已經成為智算發展的三大趨勢。特別是在當前形勢下,超算與智算的融合有望破解目前存在的“算力荒”難題,打破AI大模型算力瓶頸。
他同時指出了四大挑戰,包括:重硬件輕軟件難以滿足多元場景需求、重建設輕服務導致供需匹配效果不佳、智算中心建設重投資輕運營難以可持續發展、算力集群協同難效率低使得算力普惠供給不足。
讓算力從“可用”到“好用”
陳振寬也在分享了聯想對于算力發展的洞察。他指出,AI 2.0時代的到來,為算力的發展注入更加強勁的動能。所謂算力好用,是通過提供從芯片到應用的端到端整體算力優化,實現算力效率和算力性能的大幅提升,滿足多樣化復雜應用的升級需求。
在AI基礎設施領域,聯想已經構建了“一橫五縱”的戰略,旨在通過聯想萬全異構智算平臺,打造服務器、存儲、數據網絡、軟件及超融合、邊緣計算“五縱”產品能力,為客戶提供高效穩定、綠色節能、多元生態,且覆蓋通用、AI、科學算力的全場景產品方案。
具體而言,在“計算力”方面,聯想目前已構建了覆蓋大模型訓練、推理、訓推一體、邊緣推理在內的AI全場景服務器產品組合;在“存儲力”方面,構造了全場景、高性能智能存儲基座,包括大容量、高密度、綠色節能的存儲產品,適用于小型規模、中大型規模再到超大規模的存儲產品,針對推理場景的存儲產品等等;在“運載力”方面,打造了多架構、低延遲的智能網絡架構,為不同AI場景構建了高速AI網絡方案。
同一天,聯想還發布了新一代AI服務器聯想問天WA7880a G3、聯想AIPod應用部署解決方案兩款重磅產品和解決方案。據了解,聯想問天WA7880a G3是國內首款支持OAM 2.0模組的服務器,可兼容國內主流GPU廠商的OAM GPU。聯想AIPod應用部署解決方案可滿足企業AI根據自身數據特點進行定制化的算力部署。
算力不僅在變得更智能,也在變得更綠色,液冷技術已從“可選”變成“必選”。此次,聯想全面升級了聯想問天液冷技術,以聯想海神液冷技術為基礎,匹配中國客戶不同需求,并兼容本地處理器和軟件生態。
要真正實現算力從“可用”到“好用”的躍遷,還需要構建完善的行業生態。對此,今年4月份,聯想聯合合作伙伴成立了異構智算產業生態聯盟,打造萬全生態,共同打造創新驅動、資源共享、應用廣泛的產業生態系統,實現從芯片到系統,再到大模型的產業一體化,提供一站式AI解決方案。
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研究員張云泉建議,首先要通過廠商的合作、用戶的合作篩選出并通過聯盟推薦,以減少問題的發生、構建更穩定的異構智算算力;其次,加強人才的培養,通過創新大賽、培訓等方式解決人才短缺的問題;第三,用生態的方式為大的場景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經過測試認證后排除其中的障礙、降低客戶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