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人與動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類不僅會使用工具,還會不斷地改進自己的工具。
人使用工具與改進工具的目的是什么?一言以概之,“降本增效”。
所謂PC,Personal Computer,指的是個人計算機。拋去高大上的詞匯,其實可以稱之為個人信息處理終端。
從這個意義上講,常見的家用電腦、MINI主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甚至手機都可以歸類于此。
評價此類產品,一般有多個維度,大概可以分成安全性、可靠性、適用性、易用性、性價比和美觀度。
安全性,可以分為硬件與軟件兩個方面,此處不展開。大抵就是防盜、防損害。防損害包括產品本身的損害以及對使用者造成的損害。
可靠性,自然是順利完成任務。可以理解的就是不能出現程序崩潰、死機或者重啟等情況。
適用性和易用性,就是字面意思。前者是能用,后者是方便用。
性價比,則是本文開頭說過的,人使用工具的根本目的,就是“降本增效”,不做冤大頭。當然,如果有其他的用途,比如當作配飾或者擺設,那就是另外一個賽道的情況,此處不做討論。
美觀度,就像上一段所說,甚至是有可能拿來當作配飾或者擺設的。然而,肯定會因此為外形買單,至于劃不劃的來,那是非常個人化的事情。因為審美這個事情,蘿卜白菜,各有所愛。
4 筆記本電腦
現在說筆記本電腦。
筆記本電腦相比手機或者平板大概的優勢在于:
第一,屏幕可以做得更大;
第二,通常來講筆記本能夠運行更多更大更專業的一些應用;
第三,可以連接更多更專業的外設。
從筆記本電腦系統來看主要分為三大陣營,Windows系統、MacOS系統與其他。
MacOS系統軟件封閉,硬件也比較封閉,這里不說他,主要是看個人選擇,根據預算購買即可。
其他的系統比如Linux等等,其實需要硬件與Win系統是一致的。這里可以一同看待。
購買筆記本電腦后,可以自己更換或增加的配置并不多,通常就是加內存或者硬盤,有的能更換更好的網卡。自由度并不大。
所以不能更換的配置顯得很重要。比如CPU和顯卡。當然模具也很重要,接口多少,散熱如何美觀度如何等等。
對于CPU,眾所周知,目前市場主流有2個品牌。Intel和AMD。
在筆記本電腦的選購中,有一個結論很有用。那就是AMD的8845/7840與Intel的U5、13620、U7和13650是在一個區間之內。本著“降本增效”的大原則,自然是哪個價格低選擇哪一個。
上面是2張截圖,15 寸屏幕4060顯卡。能做到5000出頭。
而16寸屏幕價位就到了6000以上了。
上面的品牌都不是大品牌,使用的基本都是公版模具。雖然美觀輕薄可能差一點,但最大的好處就是一定有安全鎖孔。這個東西對集體生活的人員比如學生群體非常重要。懂得都懂。
另外一個增加安全性的措施是指紋識別。這個對于學生群體來說,倒并不是必須的。而且成本不低,起碼需要多花費300-500元。
對于筆記本來說,因為4060與4070顯存都是8G,因此如果預算足夠的話,可以跳過4070的選擇。
不多考慮價格以及其他因素,只考慮紙面參數。微星的這兩款在我看來是最全面的。具備安全鎖孔、有指紋識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