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林浸染秋意濃,忽如一夜報春風。
以美聯儲降息、央行降準為轉折點,中國經濟正醞釀進入新的大周期。
政策端“促消費、穩股市”多線發力,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市場端“韌性強、潛力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
而這也堅定了跨國汽車企業在華持續投入。今年年初履新的奧迪中國總裁羅英瀚博士(Dr. Johannes Roscheck)告訴人汽:奧迪對中國市場有著堅定的信心和承諾,這一點從過去到現在到未來,都未曾改變。
▲奧迪中國總裁 羅英瀚博士
一個足夠說服力的例證是:奧迪在華將開啟品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產品布局。“在接下來的24個月,我們會對所有現有產品進行升級換代,全新一代的奧迪產品將陸續上市。”
“速度”與“聚焦”
自1998年啟動中國業務至今,36年時間,奧迪在華銷量已突破900萬輛。這個過程中,不僅誕生出包括A6L、Q5L等一大批膾炙人口的大單品,也將奧迪打造成為高檔車合資合作的典范。
互聯網+時代,相關“豪華”的內涵發生了漂移,奧迪著力打造更符合中國用戶需求的全新產品矩陣。
按照規劃,這一波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產品攻勢,將包括純電動車型和燃油車型,涵蓋三個平臺產品。
首先是基于PPE平臺的純電動車型。從2025年年中開始,奧迪將攜手一汽推出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奧迪Q6L e-tron。除Q6L e-tron之外,基于PPE平臺打造的奧迪A6 e-tron也會在2025年國產上市。
其次是基于PPC(Premium Platform Combustion)豪華燃油車平臺的車型,包括全新奧迪A5家族和全新Q5L。與以往不同的是,奧迪A5家族將由南北奧迪共同生產,提供不同車身風格。
如何強調燃油車對奧迪的重要性都不為過。奧迪中國銷售及市場營銷執行副總裁曾慧芳(Katy Tsang)女士透露,從豪華燃油車市場份額排名來看,排名前兩位的都是奧迪車型,第一名是奧迪A6L,第二則是奧迪Q5L。事實上,盡管燃油車整體市場份額,但豪華燃油車市場份額還是占比超過了60%。她強調,全新的奧迪產品陣容將“更智能、更互聯、更進取”。
▲奧迪中國銷售及市場營銷執行副總裁 曾慧芳
此外是全新的本地化開發車型。由奧迪與上汽聯合開發的全新平臺——智能數字平臺(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并基于該平臺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網聯車型。首批規劃的三款純電動車型中,第一輛車將于11月亮相,明年上市。
以油電共進為本,以三駕馬車為牽引,奧迪這一史無前例產品攻勢背后,滿滿都是集團的激進和期待。如大眾汽車集團全球董事會主席奧博穆所強調,面對中國市場的激烈競爭,取勝的關鍵在于:速度、速度、速度。“而一旦我們加速,就會是全面加速。”
具體到高檔車市場,羅英瀚博士認為,除了“速度”之外,另外一個關鍵詞是聚焦——聚焦中國、聚焦產品、聚焦品牌。“中國發展之快,市場變化之多,只有保持聚焦,做出清晰的判斷和戰略目標,才能在正確的時間節點上做出正確的決定。”
如何聚焦產品?首先要具備奧迪的前瞻設計以及奧迪DNA,在品牌DNA不變的情況下,賦能全新科技,強化與華為、騰訊等中國翹楚的合作,用奧迪的方式將技術應用到產品中。
如何聚焦品牌?在傳承品牌基因的同時,根據時代變遷、市場變化、客戶需求不斷創新。
曾慧芳表示,“速度”和“聚焦”在市場和產品層面會有更直觀體現。但銷量不是唯一指標,需要在保證高端品質與服務的同時,找到一種平衡。
終極答卷
以2020年疫情爆發為起點,被打散的供應鏈與波動的全球地緣政治,將跨國公司在華經營推入了過山車一般的跌宕起伏。市場還是那個市場,但游戲規則、用戶需求已截然不同。
價格戰始終在升級,憑借本土化的成本優勢以及開發上的超級速度,致使如今的汽車產品更新甚至快過了數碼。與此同時是不斷被拉開距離部分海外品牌,深陷糾結與彷徨的泥沼。
如果說低成本+高速度是推動自主成功的“中國魔法”,幾經波折后,跨國品牌也終于轉過彎來,不只是停留在戰略上的套話,開始從心底里、從行動上也用起了“中國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