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 YES!華碩也YES!銳龍9000配X870E HERO,這波韭菜割得漂亮?
老王攢機攢了十幾年,什么風浪沒見過?從奔騰到酷睿,從速龍到銳龍,見證了DIY界的興衰榮辱,也見證了廠商們“割韭菜”技術的日益精進。這不,AMD銳龍9 9950X攜華碩ROG X870E HERO強勢登場,號稱“地表最強”組合,看得老王是又心動又心痛。心動的是性能確實提升了,心痛的是錢包又要遭殃了。
故事要從上個月說起,AMD發布了銳龍9 9950X,號稱地表最強X86處理器。雖然兼容600系主板,但最佳搭檔還得是全新的800系,比如這次的主角——華碩ROG X870E HERO。文檔里對這套組合的性能進行了一番“熱情洋溢”的描述,看得人熱血沸騰,恨不得立馬掏空錢包。但老王我今天就要潑盆冷水,冷靜分析一下,這波“最強組合”究竟是貨真價實,還是新瓶裝舊酒的“韭菜收割機”?
性能提升的真相——擠牙膏還是真升級?
先來看看9900X的參數,12核24線程,基礎頻率4.4GHz,加速頻率5.6GHz,TDP 120W,售價3399元。相比7900X的4299元,價格是降了,性能也確實提升了,但提升幅度真的值得你升級嗎?文檔中提到的單核性能提升,與14700K持平甚至超越,這確實是AMD的進步,但對于普通用戶感知有多大呢?日常使用、游戲娛樂,真的能感受到質的飛躍嗎?
再看看X870E HERO,18+2+2 110A相供電,NITROPATH DRAM 內存優化技術,PCIe 5.0 SSD接口,各種快拆設計,WiFi 7,看起來很美好,但這些新技術、新接口,有多少是真正能用得上的?PCIe 5.0 SSD,價格高得離譜,普通用戶有幾個會買?WiFi 7,普及還遙遙無期。這些“未來科技”的堆砌,更像是廠商的營銷噱頭,為了抬高售價而存在的。
華碩的“貼心”設計——為了用戶還是為了利潤?
文檔中大篇幅介紹了X870E HERO的各種“人性化”設計,比如免工具快拆、M.2 SSD快拆、顯卡快拆等等。這些設計確實方便了用戶,但老王我更愿意相信,這是為了降低生產成本而設計的。畢竟,簡化設計可以減少零件數量,降低組裝難度,最終節省的是廠商的成本。而這些節省下來的成本,并沒有體現在售價上,反而變成了更高的利潤。
還有那個所謂的Q-Dashboard便捷儀表盤,真的有那么好用嗎?對于老手BIOS設置早已輕車熟路,這個儀表盤反而顯得多余。對于新手復雜的BIOS設置本身就是一道門檻,就算有了儀表盤,也不一定能搞明白。與其花心思設計這些“花哨”的功能,不如好好優化BIOS界面,讓它更簡潔易懂。
游戲和生產力——7800X3D的陰影籠罩
文檔中也提到了游戲,但尷尬的是,9900X和9950X的雙CCD設計,在游戲性能上反而不如單CCD的7800X3D。為了提升游戲幀數,用戶還需要使用Process Lasso軟件來指定CCD,這無疑增加了使用難度。既然7800X3D游戲性能更好,價格也更親民,為什么還要選擇9900X或者9950X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