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華為原生鴻蒙系統HarmonyOS NEXT正式開啟公測,首批公測機型包括華為Mate 60系列、Mate X5系列和MatePad Pro 13.2系列。此前,還有消息稱,鴻蒙PC也將在年底前上市。
做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尤其是在成熟的市場,不僅要帶來差異化體驗,更要聯動生態伙伴的加入。在2020年,華為將鴻蒙操作系統的基礎能力捐獻給開放源子開源基金會,形成OpenHarmony開源項目,定位為面向全場景的智能終端操作系統。
深開鴻CEO王成錄
在“鴻蒙之父”王成錄博士看來,世界如果再出一個生態,一定是在中國。并且,這個系統本身是中國在基礎軟件領域唯一一次領先的,而且這個領先正好和產業周期匹配在一起。
2022年5月,王成錄從華為離職,正式加入深開鴻。他表示,深開鴻創立之初,初心就是做生態平臺型的企業。經過三年準備,已經基本上具備了可以支持伙伴去做開源鴻蒙生態產業的能力。“出來之后我也是很興奮,可以延伸到所有的設備上,把生態的數量做大。一套系統就把所有設備都管了,不斷驗證下,證明我們之前的思路是正確的。”
公開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70家共建單位加入OpenHarmony生態、8000多名共建者參與貢獻,貢獻代碼超過1.1億行,超過750款軟硬件產品通過OpenHarmony兼容性測評。其中,深開鴻是OpenHarmony開源項目A類捐贈人,也是OpenHarmony核心共建單位,社區貢獻代碼量已超過410萬行。
在技術方面,王成錄提到,技術使能是基礎,貫穿合作伙伴的全生命周期。KaihongOS是采用單芯多OS混合部署的OpenHarmony 操作系統,并支持星閃,在其設備上,SLE相比BLE 5.0在設備發現、傳輸速率、時延時有顯著優勢。
同時,KaihongOS實現了與HarmonyOS Next的跨生態互聯互通。“作為基于OpenHarmony的同根同源系統生態,KaihongOS和HarmonyOS Next的互聯互通,各類設備和數據之間實現自然流通和無縫交互,構筑toC和toB鴻蒙生態統一互聯底座。”
而在華為鴻蒙PC推出之前,深開鴻則是搶先發布了基于KaihongOS打造的全新AI PC,涵蓋PC、Mini PC、筆記本電腦多個不同形態產品,在硬件方面采用了國產CPU芯片。王成錄表示,華為肯定是我們的“燈塔”,開鴻PC支持與HarmonyOS Next生態設備互聯互通。一個新生態系統需要更多的參與者,越來越多的人做才好,才真正能把鴻蒙PC的生態做起來。
在交流中,王成錄還對鈦媒體APP指出,操作系統的核心就是生態。通過復盤信息產業發展史上操作系統成功和失敗的案例,他認為,一個操作系統若達不到16%到20%的市場占有率,是發展不下去的。“所以,這是我們在各個領域去做操作系統時必須爬過去的分水嶺。”
如果用PC時代的微軟、智能手機時代的谷歌以及蘋果這三大生態系統作為參照物,王成錄認為,開源鴻蒙生態的成熟以及成功,開發者數量至少要在2000萬。“人少了就沒有意義了,而且這是咱們做生態最大的優勢,因為自己國家的生態伙伴就夠了。至于這個時間節點,或許會是在2027年。”
據了解,為了推動開源鴻蒙人才培養,深開鴻與北京理工大學、中軟國際聯合成立了信創學院,隨后又聯合推出了OpenHarmony領域的教材。王成錄介紹,進入2024年,深開鴻除了深入推動產業落地和人才培養,還攜手業界的資本力量推動生態發展。目前構建了人才基金和產業基金,支撐整個開源鴻蒙生態的伙伴。
需要指出的是,越來越多的生態伙伴的加入,加速了開源鴻蒙的發展,但同時也加劇了其競爭的激烈程度。對于開源鴻蒙生態內部的競爭,王成錄并沒有過多的負面擔憂,直言這是一件好事。在他看來,如果一個生態的參與者少,那就完蛋了。另外一方面,開源鴻蒙這套系統是可以用在千行百業的,大家有足夠的空間去探索。就比如安卓,不僅僅是用在手機領域,很多賽道都可以開發。
“其實,這也是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考驗,需要有對未來的研判能力。數字化、智能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將來企業超過10年壽命的都會很少,這個周期會越來越快,未來就是看企業的領頭人對未來的判斷準不準,方向和節奏這兩個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