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驚現雙十一?電商決戰“史上最長618”!
圖片來源于網絡
“金九銀十”的喜慶氛圍還未散去,電商巨頭們卻早已摩拳擦掌,將目光鎖定在了另一個消費狂歡節——雙十一,令人驚詫的是,今年的雙十一似乎格外“性急”,不僅各大平臺早早地敲響了戰鼓,更史無前例地將戰線拉長至驚人的長度,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究竟是商家們精心策劃的促銷盛宴,還是一場精心設計的消費“圍剿”?
提前搶灘,電商巨頭為何如此“心急”?
10月10日,京東率先打響了雙十一的第一槍,宣布將于10月14日晚8點開啟現貨促銷,緊接著,天貓也發布公告,宣布將于同一天啟動預售,而抖音則將10月8日-17日定為雙十一搶先期,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似乎比以往來得更早一些
回顧往年,雙十一的預熱通常從10月下旬開始,而今年卻集體提前至10月上旬,甚至更早,是什么原因,讓電商巨頭們如此“心急”地提前搶灘?
電商平臺希望通過延長促銷周期來搶占市場份額,今年以來,受疫情反復、經濟下行等因素影響,消費市場整體表現較為低迷,為了刺激消費、提升業績,電商平臺紛紛選擇提前開啟雙十一,并延長促銷周期,希望以此來吸引更多消費者參與,從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占先機
提前開啟雙十一也是為了緩解物流壓力,眾所周知,雙十一期間,快遞物流行業將迎來巨大的挑戰,為了避免往年“爆倉”的情況再次發生,電商平臺選擇將促銷時間提前,并分散消費者的購物時間,從而減輕物流壓力,提升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優惠背后,誰在“圍剿”你的錢包?
面對電商平臺拋出的“橄欖枝”,消費者似乎并沒有表現出往年的熱情,不少網友紛紛吐槽:“雙十一越來越早,越來越復雜,已經失去了購物的樂趣”“各種滿減、優惠券、預售規則讓人眼花繚亂,根本不知道怎么買才最劃算”
事實上,消費者們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在看似琳瑯滿目的優惠背后,隱藏著電商平臺精心設計的消費“套路”
復雜的促銷規則讓消費者難以抉擇,跨店滿減、平臺優惠券、店鋪折扣券……各種優惠疊加在一起,消費者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規則,才能找到最優的購物方案,大多數消費者并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這些復雜的規則,最終只能被商家牽著鼻子走,陷入“選擇困難癥”的怪圈
“先漲價后降價”的套路屢見不鮮,一些商家會在雙十一前夕偷偷提高商品價格,然后在促銷期間再進行“降價”促銷,以此來制造優惠的假象,而消費者往往會被表面上的低價所迷惑,最終花了冤枉錢
“直播帶貨”也暗藏消費陷阱,為了吸引消費者,不少商家選擇與網紅主播合作,通過直播帶貨的方式進行促銷,一些主播為了追求銷量,往往會夸大商品的功能和效果,甚至推薦一些質量低劣的商品,消費者在沖動消費后,往往會后悔莫及
理性消費,如何才能不上當?
面對電商平臺的促銷攻勢,消費者該如何保持理性,避免落入消費陷阱呢?
要制定合理的購物計劃,在雙十一到來之前,消費者應該提前做好購物計劃,列出自己真正需要的商品,并設定好預算,避免沖動消費
要貨比三家,仔細甄別商品信息,不要被商家宣傳的低價所迷惑,要仔細對比不同平臺、不同商家的商品價格、性能、評價等信息,選擇性價比最高的商品
第三,要警惕“直播帶貨”的陷阱,不要盲目相信主播的推薦,要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進行選擇,避免沖動消費
第四,要了解自己的消費權益,在購物過程中,如果遇到商家虛假宣傳、商品質量問題等情況,要及時維權,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雙十一的戰火已經點燃,這場消費狂歡究竟是商家們的狂歡,還是消費者的盛宴?最終的答案,掌握在每一個消費者的手中,理性消費,才能真正享受到購物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