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貴根本沒人買:蘋果大幅下調iPad Pro出貨量
2萬元的iPad Pro,你買嗎?——蘋果的“高端困局”
最近科技圈一個爆炸性新聞,蘋果新一代iPad Pro出貨量暴跌,預期銷量從1000萬臺斷崖式下跌至670萬臺!什么情況?難道曾經的平板電腦霸主蘋果,也要開始走下坡路了?
這不禁讓人想起一個段子:曾經有一臺iPad Pro擺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到它漲價兩萬塊的時候,我才后悔莫及!人間最痛苦的事莫過于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臺iPad Pro說三個字:我買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一個期限,我希望是……降價之后!
說回正題,這次iPad Pro銷量慘淡,價格絕對是繞不開的坎兒。入門款9000元,頂配版更是突破2萬元大關,這價格,都能買臺不錯的輕薄筆記本了!更別提現在手機性能越來越強,平板電腦的生存空間本就受到擠壓。蘋果這一波“高端化”操作,真可謂是“精準勸退”了一大批消費者。
DSCC的報告也佐證了這一點,11英寸iPad Pro第三季度出貨量預計下降40%,第四季度下降30%;而13英寸版本更慘,第四季度暴跌90%!這簡直是“滑鐵盧”式的潰敗。13英寸的iPad Pro,價格高得離譜,功能卻提升有限,消費者自然不買賬。
蘋果這次的“高端策略”似乎有點玩脫了。他們可能高估了消費者對iPad Pro的品牌忠誠度,也低估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畢竟,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消費者更注重的是性價比,而不是單純的品牌溢價。
想想看,花兩萬塊買一臺平板電腦,你能干什么?能剪輯8K視頻?能流暢運行大型3A游戲?恐怕都不能。與其花這么多錢買個“大號iPhone”,還不如買一臺性能更強的筆記本電腦或者游戲主機。
當然,蘋果推出OLED版iPad Pro的初衷可能是好的,想要提升產品品質,提供更好的用戶體驗。但是,在價格如此高昂的情況下,這些提升就顯得微不足道了。消費者更關心的是,我花了這么多錢,到底值不值?
這讓人想起另一個科技巨頭——Meta,他們推出的元宇宙概念,同樣因為高昂的價格和不成熟的技術而遇冷。這或許給蘋果提了個醒:高端產品固然重要,但也要考慮市場接受度。一味追求高端,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
2023年10月27日,蘋果發布了2024財年第一財季財報。財報顯示,第一財季Mac營收為71.7億美元,同比下降28.5%。iPad營收為66.7億美元,同比下降13%。這組數據也從側面印證了iPad Pro銷量下滑對蘋果整體業績的影響。
另一個例子是微軟的Surface系列。雖然Surface也定位高端,但其價格相對iPad Pro來說更具競爭力,而且在功能上也更偏向生產力工具,因此在市場上獲得了不錯的反響。 這或許是蘋果需要學習的地方。
那么,蘋果的“高端困局”該如何破局?降價?提升性能?或者另辟蹊徑?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蘋果這次的失利也給我們消費者敲響了警鐘:不要盲目追逐高端品牌,要理性消費,選擇最適合自己的產品。畢竟,花錢的是我們自己,而不是庫克。
最后,拋出一個問題:你認為蘋果未來應該如何調整iPad Pro的產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