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地時間10日晚舉行的“We,Robot”發布會上,特斯拉創始人馬斯克向全球觀眾展示了該公司在自動駕駛與人工智能(AI)領域的新技術、新產品。徹底取消油門剎車踏板和方向盤的Cybercab、可以承載最多20名乘客的Robovan以及功能升級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都引發了國內外媒體的熱議。但隨著熱度褪去,一些科技界人士開始更加關注這些新產品能否按時落地,以及其背后的技術到底有怎樣的新突破。
在自動駕駛領域,特斯拉此次發布會展示了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Cybercab和無人駕駛廂式車Robovan,二者的設計均是完全無人駕駛,甚至沒有方向盤。美國《華爾街日報》稱,馬斯克描繪了一個烏托邦式的未來:自動駕駛汽車將大幅減少交通事故死亡人數,而汽車將成為車主可以放松身心或工作的“舒適小休息室”。馬斯克稱,特斯拉將在2027年之前開始生產Cybercab,但他也承認自己通常對時間表有些樂觀。
盡管這份關于自動駕駛的藍圖令發布會的觀眾稱贊,但特斯拉的新產品也面臨一些質疑,不少外媒認為,這場發布會缺乏技術細節。彭博社援引分析師的評論稱,特斯拉的Robotaxi似乎“沒有牙齒”。
美國科技媒體“The Verge”稱,馬斯克本可以發布特斯拉全自動駕駛(FSD)功能的全面安全數據,顯示駕駛輔助功能取得了真正的進展,也可以介紹Cybercab在傳感器、視覺系統和車載處理能力的詳細參數,但“他只是舉辦了一場看上去很棒的演出”。“The Verge”列舉了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計劃面臨的若干障礙,例如監管部門的批準、無人駕駛車輛發生車禍時的法律問題以及緊急情況下如何處置等。
路透社則在技術路線上提出了疑問。該媒體在采訪十多位專門從事自動駕駛技術的高管、顧問和學者以及三名前特斯拉自動駕駛汽車工程師后表示,特斯拉迄今為止所走的技術路線與所有主要自動駕駛競爭對手都不同——這條路線可能帶來更高的回報,但對其業務和乘客的風險也更高。
路透社稱,特斯拉的戰略完全依賴于計算機視覺與端到端的AI技術的結合,前者旨在像人類使用眼睛一樣使用攝像頭,后者可將圖像即時轉化為駕駛決策。據報道,包括Waymo、通用汽車Cruise以及不少中國企業在內,它們均采用了包括激光雷達在內的多種傳感器。相比之下,特斯拉更簡單、便宜的策略在遇到罕見駕駛場景時可能會遇到更多困難。路透社還提及另一個特拉斯可能面臨的主要挑戰:端到端的AI技術是一個“黑匣子”,因此“幾乎不可能”看到“當它出現故障并導致事故時,到底出了什么問題”。
在當天的發布會上,令人眼前一亮的還有人形機器人“擎天柱”。馬斯克展示了一段“擎天柱”走進家庭執行日常任務的視頻,這款機器人也在現場進行了集體舞蹈表演,并走進人群中,和現場觀眾打招呼,并為參觀者提供酒水服務。
不少外媒認為,此次展示的“擎天柱”機器人配備了更先進的傳感器和AI系統,環境感知能力得到增強,能夠更精準地完成復雜任務。但美國“動力”網站認為,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并不是自主的AI,或者至少不是完全自主的。文章認為,“擎天柱”的現場表現很多都是可以預先設計和編程的,例如舞蹈動作以及與人群的互動方式。而在剪刀石頭布游戲中,機器人看上去更像是在模仿人類對手。此外,一些人士也懷疑,“擎天柱”在向觀眾遞飲料時可能接受了遠程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