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無疑問,銀云是勞斯萊斯輝煌歷史上最具變革性和標志性的作品之一。在當時日新月異的汽車行業中,銀云的推出標志著勞斯萊斯汽車嶄新時代的開啟。回溯這款熠世之作及其杰出車主的故事,不免令人感到苦樂參半。它是勞斯萊斯最后一款在以整車形式銷售的同時,亦以滾動底盤的形式可供20世紀非凡車身制造商打造車身的車型。對勞斯萊斯傳奇發展歷程至關重要的兩位人物——伊萬·埃文登(Ivan Evernden)和約翰·布拉奇利,曾立于勞斯萊斯汽車設計變革的最前沿,他們的突破創新與廣博智慧,直至今日仍在勞斯萊斯傳頌。”
——勞斯萊斯汽車企業關系和品牌傳承負責人 安德魯·波爾(Andrew Ball)
1955年,汽車行業疾速發展,瞬息萬變。勞斯萊斯于1949年面世的銀曜(Silver Dawn)取得了空前成功,但其所依據的設計理念仍來自20世紀30年代末期。早在1947年,勞斯萊斯的設計團隊就意識到品牌需要打造更符合當代需求的車型。于是,勞斯萊斯推出了品牌歷史上最具變革性的車型之一——銀云。
1940年,勞斯萊斯聘請了經驗豐富的設計師約翰·布拉奇利,而伊萬·埃文登時任勞斯萊斯造型部門負責人。布拉奇利此前曾任職于倫敦著名的車身制造商Gurney Nutting。由于患有心臟雜音,布拉奇利無法參軍投身第二次世界大戰。因此,他在位于諾丁漢郡哈科納爾的航空設計總部工作,負責颶風式戰斗機(Hurricane)及噴火式戰斗機(Spitfire)所采用的梅林發動機(Merlin)整流罩的設計工作。
雖然勞斯萊斯在1939年至1945年期間暫停了汽車的生產,專注于航空發動機的制造,但新車型的研發設計工作從未停歇。新汽車團隊于1949年推出了備受追捧的銀曜車型,而全新車型的開發工作也在幕后同時進行。這一全新作品完美融合了當時摩登時尚的“新風貌(New Look)”風格與英國傳統設計中的優雅氣質。
1951年,布拉奇利加入勞斯萊斯,并被任命為新設立的首席造型工程師。在埃文登的密切關注下,布拉奇利于同年構思出一款代號為“Siam”的車型,以四分之一實車比例進行設計。歷經7款原型設計的迭代之后,更大的全尺寸銀云橫空出世。布拉奇利的全寬車身設計,配合底盤及機械的巧妙布置,使得座艙空間大幅提升。這同時促進了空間更寬裕、氛圍更奢華的座椅和內飾設計。
全新車型不僅大幅拓寬了座艙空間,還將軸距增加了7.6厘米,至1957年推出的長軸距版車型上,軸距長度則再次增加10.2厘米。同時,其搭載的直列6缸發動機的排量提升至4.9升。即便如此,發動機艙特意設計的超大空間并未被完全利用,而是為有朝一日體量更大的V8發動機預留空間。
銀云所蘊含的突破之處不止于此。勞斯萊斯設計團隊的工程師們在埃文登和布拉奇利的指導下,在底盤設計方面取得了可觀的創新。其焊接式箱型截面的扭轉剛度大幅提高46%。同時,自動變速箱首次成為標配技術,轉向助力系統也隨之在1956年納入標準配置。銀云作為勞斯萊斯最后一款以滾動底盤和整車兩種形式推出的車型,頗具慧眼的客戶可選擇通過專業的獨立車身制造商量身打造專屬車身。這款杰作注定將被世人永遠銘記。
銀云一經推出便大獲成功,勞斯萊斯隨后又推出了銀云的兩款后續車型。于1959年發布的銀云II配備了性能強勁的6.2升V8發動機,充分利用了擴充后的發動機艙空間,發動機功率提升了20%。銀云II在外觀方面與前代車型基本一致,而銀云III則采用了煥然一新的美學設計。銀云III于1962年面世,全新設計的機艙蓋優雅前傾,散熱器高度隨之降低約3.8厘米。水平布置的雙前大燈取代了曾經的單前大燈設計,側燈則從翼子板頂部下移至中間位置,并加入了當時舉足輕重的安全創新技術之一——可閃爍的轉向指示燈。
時至1965年,全新銀影(Silver Shadow)車型誕生,銀云的時代宣告落幕。該車型的三次迭代都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至今仍令人難以忘懷。近期,勞斯萊斯汽車在久負盛名的年度盛事——古德伍德復古節中展出了一輛采用精美定制車身的銀云I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