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80年代,一句“擁有桑塔納,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廣告詞讓上汽大眾走進千家萬戶。如今,電動化與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時代變革下,年逾40的上汽大眾也正面臨不少挑戰。
2024年北京國際車展期間,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在接受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有的車企一味卷價格是為了搶奪市場定價權,但是這條路不一定走得通。
俞經民表示,作為現代企業,要打造一個成功的品牌,保證性價比的同時,企業需要盈利,才能可持續發展。虧錢賣吆喝、割肉飼鷹是不可取的。俞經民提到,上汽大眾要積極與股東溝通,拼贏新能源淘汰賽這個關鍵時期。
(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銷售與市場執行副總經理俞經民 來源/公司供圖)
市場不能“瞎卷” 虧錢賣吆喝不可取
新京報貝殼財經:您剛才提到,電動車軟件、硬件都在投入,價格卻在往下走。您對于這個市場的“卷”怎么看 ?
俞經民:車輛不斷需要新的投入。作為現代企業,要打造一個成功的品牌,保證性價比的同時,企業需要盈利,才能可持續發展。虧錢賣吆喝、割肉飼鷹是不可取的。
有車企是做代工出身的,做代工業務的經營哲學就是卷,卷完有定價權,但這在汽車行業不一定走得通。
我們還是更專注于擁車成本。擁車成本的意思是,買入一款車30萬,賣出是20萬,擁車成本就是10萬。品牌、造型、性能都會影響擁車成本。
如果這個市場跌跌不休,是很不健康的。新車跌價,二手車價格也會同步跌,對不起之前的客戶,也哄騙了現在的客戶。掌握了品牌密碼,也就是擁車成本,市場就不會瞎卷了。擁車成本才是真正的性價比,對產品和用戶負責。
新京報貝殼財經:如果價格戰再加劇的話,上汽大眾有沒有相應的儲備或子彈,來面對整個市場的卷呢?
俞經民:“瞎卷”肯定是不健康的。但如果我們空口喊擁車成本,也是沒有用的。因此我們要培養用戶對于擁車成本的理解,推出保值回購政策,幫消費者鎖定擁車成本。
現在是合資企業的下半場,我們要自力更生,把雙方合資公司的好東西拿來。
在成本方面,我們依靠規模效應,規模效應來自單品冠軍。我們還要掌握硬件的復用率,不掌握軟件的適配和更大量的選擇,成本是降不下來的。汽車行業不能靠簡單地“卷”就能顛覆。
與大疆車載合作 燃油車也要智能化
新京報貝殼財經:上汽大眾為什么提出油電同智的概念?車企計劃如何實現燃油車的智能化?
俞經民:在新能源高歌猛進的今天,仍然有55%的燃油車用戶。很多家庭是對汽油車有需求的。現在上市的新車的確是新能源車居多,而且宣傳上都是智能化,這對選擇燃油車的用戶就比較尷尬。
我們的思考是在燃油車上搭載投影大燈、隨車轉向等安全性功能,還要在燃油車上搭載智能網聯、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之前的燃油車智能網聯和智能座艙還有所發展,但智能駕駛的確比較落后。
新京報貝殼財經:上汽大眾宣布途觀L Pro將成為首款搭載大疆車載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燃油車,為什么會選擇與大疆合作 ?
俞經民:五年前,我們正式與大疆車載開始洽談在燃油車上做智駕,雙方的耦合度比較高。德方也比較開明,堅定要做智能駕駛。大疆在無人機技術上,目前沒有其他家可與之相比。大疆車載的“慣導雙目”技術,在汽車上可以很好地應用,是一個智駕高效的解決方案。落地之后,較好地滿足了油車用戶對智能化的要求。
激光雷達的智駕方案并非不好,只是激光雷達的價格相對昂貴,在L2級別必要性不強。而我們現在達到的智能駕駛級別是L2,L3,受限于法律條款和人文倫理,在短時間內不會做大范圍推廣。在這種情況下,自動輔助駕駛可能需要一個個場景去克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技術迭代會比我們想象中更快。
我們要把智能化在燃油車市場的相對缺失進行拾遺補缺,而且要持續發展。
反過來說,電動車生態不賺錢或者很難賺錢。軟件做加法,硬件做投入,整車價格卻在往下走,值得引起行業的擔憂。而推動燃油車油電同智,積極響應用戶需求,回歸用戶本源,才能讓市場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