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傳祺最近大動作頻頻。
今年2月以來,搭載華為車機系統的傳祺M8宗師先鋒版正式上市,緊接著,廣汽傳祺與華為正式簽約加入華為鴻蒙生態。
在北京車展前,傳祺智電科技i-GTEC正式全面升級到2.0階段,逐步實現高階智能駕駛。
與此同時,在北京車展上廣汽傳祺產品全面煥新,2024款傳祺新能源E9、E9四座高定版、傳祺M6 MAX等悉數登場。服務上,傳祺還帶來了針對新能源時代用車痛點的EV+無憂解決方案。
不僅如此,車展媒體日,科技實力派華為BU CEO靳玉志、人氣偶像派張若昀以及被偶像化的實力派小米汽車雷軍輪番打卡,讓傳祺展臺成為這屆北京車展上“人氣最高”的打卡點之一。
這不禁讓人好奇,廣汽傳祺究竟在下什么大棋?
科技再度躍升
2024年,中國汽車市場已經發展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階段。
隨著新能源滲透率快速提高,人們買車的觀念也在不斷更新換代。汽車行業內卷加劇,價格戰愈演愈烈。
廣汽傳祺一邊積極應對市場競爭,一邊堅持科技轉型,實現了銷量與品牌的向上。特別是傳祺的MPV車型,在各細分市場表現搶眼。數據顯示,傳祺品牌單車均價最高達到了17萬元,成為“含金量”最高的中國品牌之一。
在北京車展期間,廣汽傳祺重磅發布全周期、全場景的無憂解決方案EV+,為用戶提供更便捷的補能、更保值的品質、更智能的技術和更美好的服務,再次成為全場焦點。
首先在智能技術方面,廣汽傳祺采取的是廣汽自研、華為智能的雙路線驅動。
其中一大亮點就是,傳祺與華為的合作進一步深化,宣布共同開啟傳祺華為聯合創“新”計劃,重點圍繞智能底盤、智能人機交互等多領域進行深度合作研發,并基于華為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共同打造全新旗艦車型,首款車型將于2025年上市交付。
接下來,傳祺智電科技i-GTEC 2.0將率先與華為乾崑智駕系統ADS 3.0、新一代鴻蒙座艙等領先科技無縫融合,為用戶帶來全新傳祺AI底盤、雙驅智駕等智能黑科技。并且,將采用華為最新發布的乾崑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廣汽乘用車總經理黃永強表示:“在轎車、SUV、MPV全領域,首個搭載乾崑智駕、鴻蒙座艙,等新一代華為智能技術的品牌,就是傳祺!” 據悉,首款車型將在2025年正式交付。
與此同時,傳祺智電科技i-GTEC 迎來2.0全新升級,含金量非常高,涉及了方方面面。
黃永強介紹,廣汽自研的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將帶來“國內首個”無圖純視覺解決方案——GARCIA智能駕駛系統。 該技術方案與特斯拉的技術路線相同,通過深度神經網絡,甚至能實現各種信號燈元素的準確識別,包括讀秒倒計時以及閃爍狀態等。
在三電方面,碳纖維轉子電機最高轉速達到了27000r的水平,匹配熱效率突破46%的混動專用發動機,帶來超低能耗,超強動力的表現。全固態電池則實現了400Wh/kg以上的能量密度,體積和質量能量密度提升50%以上,極大地提升整車續航里程。
還有鉅星智控底盤,其智能預瞄多腔空懸可提前識別碎石坑洼、積水路面,SDC和多腔空簧提前介入。換句話說,乘客的乘坐感受會更舒適、更豪華。
“傳祺的產品既能提供純電車的駕駛感受,又能在饋電情況下兼顧經濟性和強動力,同時還能擁有更強大的智能科技體驗。”黃永強的這句話,很好的總結了傳祺產品的競爭優勢。
產品全面出擊
如今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讓人們體驗到科技進步的同時,仍然有許多體驗上的不便,在節假日堵車、低溫氣候等條件下,焦慮仍然存在。
而廣汽傳祺的無憂解決方案EV+也體現在產品上。值得關注的是,廣汽傳祺的i-GPMA2.0全球模塊化架構,將兼容HEV/PHEV/REEV多種混動模式,完全覆蓋市場主流插電產品,為用戶帶來更多動力選擇。
用廣汽乘用車副總經理郭百迅的話說,就是“給消費者帶來純電車的駕駛體驗,又解決了他們的使用焦慮。”
與此同時,廣汽傳祺也同步推出了多款重磅車型。
在北京車展上,2024款傳祺新能源E9上市,同時,傳祺E9四座高定版預售。在動力方面,該車搭載了同級唯一的“2.0T+2檔DHT”插混新能源技術, CLTC工況純電續航136km,WLTC饋電油耗6.05L/100km。
首發亮相的傳祺M6 MAX也相當有亮點,該車采用全新龍顏外觀設計,搭載了華為HiCar智能互聯系統,實現了手機與車機的無縫連接。作為家用MPV市場的佼佼者,傳祺M6已經連續34個月銷量奪冠。
4月18日上市的傳祺GS4 MAX也在北京車展的展臺亮相。該車擁有同級唯一8安全氣囊/氣簾,在打造安全上不遺余力。
傳祺GS4 MAX還有超大車內空間:同級最寬車身1901mm,同級領先軸距2750mm。以及超大后備廂:常規容積638L,可裝下6個20寸行李箱;后備廂擴展容積達1586L,在車上露營都沒問題。
服務無憂升級
不僅有全新的技術與產品,廣汽傳祺在服務與品質上也卷出了天際。
在補能服務方面,傳祺新能源目前全國已建成3萬個能源站點,北至內蒙古,南至海南,西至新疆,東至黑龍江全覆蓋(除港澳臺)。而且,廣汽傳祺APP也正式上線,方便用戶用手機查詢沿途充電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