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通新能源汽車普及的最后一公里?超充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就在本月前半個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達到了50.39%,這意味著,每兩個消費者里面就有一個消費者選擇了新能源車。
這是國內新能源銷量滲透率首次突破50%,而此前2020年,國內制定了2035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50%的目標,從目前的時間點來看,國內新能源滲透率突破50%的時間點提前了11年。
毫無疑問,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超預期,但長期以來,續航、補能焦慮是用戶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最大阻礙。
而隨著大容量電池的上車、長續航版本車型的推出,續航問題得以緩解,但補能效率低、充電樁建設缺失、充電成本高、充電操作繁瑣等問題依然會勸退大批潛在消費者。
盡管有不少車企、零部件廠商、甚至是電力企業都開展了超充建設,但目前基礎設施建設并不平衡,依舊存在著超充場景缺乏、充電體驗不佳、上下游配套企業難以協同等問題,建設覆蓋全國的超充網絡勢在必行。
但打造全國超充一張網工程是極為浩大的,超充網絡建設并不能靠單打獨斗。就在近期,華為數字能源攜手車企、充電運營商、產業伙伴正式成立超充聯盟,宣布與產業鏈共建超充生態網絡。那么,華為數字能源和伙伴將如何建造超充網絡?超充聯盟又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對此,車東西進行了一番深度調研。
一、超充群雄逐鹿 聯盟邁向未來
根據相關數據,截至2023年底,中國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1800多萬輛,預測到2034年新能源乘用車保有量將達到1.8億量,10年增長10倍,說明新能源汽車將保持超高速發展,汽車電動化不可逆。
未來十年新能源汽車將高速發展
而補能就是電動化普及路上最大的難題,汽車充電聯盟數據顯示,2024年1-3月,充電基礎設施增量為71.6萬臺,新能源汽車國內銷量178.3萬輛,充電基礎設施與新能源汽車繼續快速增長,樁車增量比為1:2.5,這也說明,在現階段,充電基礎設施建設要跟得上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仍有壓力。
當下行業的解法就是企業加快各自超充站建設。
從電力企業、車企到電池供應商都開始真金白金在超充站上砸錢,李想曾表示一座超充站要至少300萬,車企要建設屬于自己品牌的超充站要付出高額成本,這對廠家資金要求更高。
不過錢還不是最大問題,場地資源稀缺、站點電網容量不足才是超充站建設的最大考驗。
一方面,建站資源有限,資金雄厚的車企都在激烈搶奪,但已知服務用戶面狹窄,而多數車企建站能力受限,建站資源難以共享,廣大的新能源汽車用戶享受不到超充服務。
另一方面,多家車企建站計劃激進,但超充服務水平不一,用戶體驗還有待提升。
因此,行業對新的補能商業模式的需求越發凸顯,呼喚著覆蓋場景更廣泛、技術更領先、用戶體驗更好、行業背書更可靠的充電模式,超充聯盟因此誕生。
二、華為超充 滿足用戶多元化充電需求
4月24日,華為智能電動&智能充電網絡戰略與新品發布會上,華為數字能源攜手車企、充電運營商及產業伙伴共同宣布成立“超充聯盟”。
超充聯盟看起來好像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新能源汽車用戶到底能真切享受到什么服務?
當下超充站覆蓋有限,而即使能夠找到超充站,遇上節假日,車流多的情況下,排隊等候充電已經是新能源汽車用戶的家常便飯了。春節期間,湖北地區的一場大雪就成為了新能源汽車補能問題的一面照妖鏡,高速路堵車長達30多個小時,多名新能源汽車用戶苦不堪言。
湖北大雪導致新能源汽車寸步難行(圖源網絡)
特別是對于純電動汽車影響更甚,一旦周圍沒有服務區,沒電了只能叫拖車,而就算找到充電站,箱貨車家用車混雜,排隊車多,充電效率低,短時間內也充不了電。
小型車箱貨車混雜
面對超充覆蓋有限,場景單一的問題,當前華為已聯合客戶、伙伴在31個省份、200+城市加快構建 “城市一張網”與“超充一張網”,計劃于2024年在全國340多個城市和主要公路,建設10萬根以上的華為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
華為全液冷超充樁
而充電效率低,則可以通過不斷迭代升級的華為系列全液冷超充產品改善,該產品也是超充聯盟的技術核心。
華為全液冷超充設備一次充電成功率約99%,基本上是即插即充。新能源車型充電5分鐘可以實現200公里續航。
這樣一來,對于用戶家用需求來說,即使用戶是長途出行,也可以快速完成補能,無疑能夠增強出行體驗,緩解補能焦慮。而對于商用需求來說,用戶也能獲得更大的附加價值,商用車場景下時間就是金錢,提升充電效率也意味著能夠降低運營成本,增加營業利潤。
華為的全液冷超充能夠極大改善用戶充電體驗,將成為新能源汽車補能建設的重要推手。
三、構筑高質量充電基建 促進新能源汽車普及
當下汽車產業鏈依舊是我國經濟轉型最重要的方向,新能源汽車也將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力。
華為數字能源是國內頭部能源解決方案供應商,而以華為全液冷超充為代表的高質量充電設備是當代的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俗話說,產業發展,基建先行,華為打造的全國超充一張網,將是全國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一子。
基礎充電樁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并且需要一定技術門檻,而華為已經建立起了先發優勢。華為牽頭,無論對于車企、用戶還是電力能源企業都影響極大。
4月24日,華為董事、華為數字能源總裁侯金龍發布電動化戰略
華為數字能源將通過全液冷超充解決方案攜手客戶、伙伴,在全國構建起“面、線、點”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打造城市超充圈、高速超充線、鄉鎮超充點等,讓有路的地方就有高質量充電。
同時,華為數字能源還將圍繞縣域市場打造超快充一體化解決方案,支持快充向超充迭代升級、功率擴容、以及15年及以上的演進發展,能夠助力三四線城市提升補能水平。
當基建完備后,我國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比例將會進一步的提高,同時對國家電力資源的削峰填谷也能產生可觀的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華為數字能源也將助力新能源汽車與新型電力系統變革協同發展。在支持提升電網可再生能源比例的同時,華為數字能源還圍繞工商業園區、公路沿線等場景,提供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
不過要最大程度的發揮效益,還需要產業上下游的參與。
超充聯盟是由具備技術優勢的華為數字能源牽頭,聯合車企、充電運營商、產業伙伴等共同組建的生態聯盟體,共同進行超快充解決方案聯合創新、高質量充電網絡建設、充電用戶體驗提升。
超充聯盟目的、愿景及宗旨
超充聯盟成立后,華為數字能源能夠通過與整車企業及運營商間的“協議對接、云云互聯,開發協同”,兼容不同車型的超快一體充電架構,讓華為超充服務跨運營平臺、跨地域、跨車機系統上實現。
只要是超充聯盟內車型的用戶,不受以上服務門檻限制,不同車型品牌,都可以體驗到華為為聯盟用戶提供的“地圖高亮、快速找樁、高品質充電、便捷支付結算”等全流程化、全數字化、全智能化的超快充體驗,消除廣大用戶的補能焦慮。
站在這個角度來看,華為牽頭成立的超充聯盟,就可知其重要意義。華為數字能源攜手阿維塔、北汽、比亞迪、長城、廣汽、合眾、江淮、理想汽車、奇瑞、賽力斯、小鵬等首批11家車企(排名按照拼音字母順序)、線上線下500多家充電運營商、行業協會等共同見證了“超充聯盟”的成立。未來將吸引越來越多的生態合作伙伴加入,共建超充聯盟生態。
對于行業來說,整個超充聯盟可以說對現階段行業補能障礙全面攻克。
一方面,車企、運營商、電力能源企業等多主體入局,自帶雄厚資金與行業背書,建設成本、技術難題也能夠得以解決,全方面加快全國超充站覆蓋度。此外,憑借全液冷超充產品力、以及規模效應下的成本優勢,能夠保障超充網絡順利運營。
另一方面,相對于現階段,車企、電力能源企業各自為戰,爭奪建站資源來說,組合聯盟的做法無異于更加高效,對社會基建、新能源行業帶動作用更強。
超充聯盟可以集各家之所長,通過技術融合和協同創新,推動“源、網、荷、儲、車”融合,提升新能源汽車用戶充電體驗,促進超充化加速發展,共同構筑以超快充為主體的高質量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新能源汽車消費與普及。
超充聯盟將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聯動合作共贏,成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一盤大棋。
結語:生態協作做大蛋糕
發展新質生產力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而這些都少不了國內頭部科技企業的參與。
華為最新開辟的超充聯盟將成為全方位推動新能源行業發展的重要動力。
對于用戶方面,能夠通過共建生態的方式,為用戶打造極致體驗、廣覆蓋的超快充網絡,讓用戶放心購買新能源汽車。
對于盟友來說,能夠讓車企專注造好車,保障“后勤”,提升補能體驗;讓運營商放心建好站,安全高效運營,提升收益。
對于社會來說,能夠讓城市治理更高效、更安全,并通過技術的創新,讓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成為新型電力系統的有機組成部分,保障電網高效運轉。
這樣看來,超充聯盟與鴻蒙智行生態聯盟有異曲同工之處,都是發揮各自優勢,縮短基礎設施建設時間,加快新能源汽車產品技術拔高,與合作企業同心同力把市場蛋糕一起做大。
超充聯盟是一個宏偉愿景,未來執行如何暫不能確定,但是有頭部科技企業華為帶頭沖鋒陷陣,如果充電聯盟能夠形成一定規模,未來的市場效益無疑會非??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