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了電車后,我才真正意識到那些關于電車的“謠言”有多離譜。之前聽人說電車不經濟,就是因為電池貴、維修費天價,甚至有人說稍微碰個小挫就得報廢。還有那句“無家沖,不電車”,仿佛沒有私人充電樁就無法正常使用電車似的。更別提有些人還在擔心電車自燃的風險。但實際上,這些說法都大錯特錯了。我買了電車之后發現,這些問題要么被夸大了,要么已經被現代技術所解決。
那天我剛買了電車,朋友們就開始說,這車子不就是幾塊電池加個輪子么,跟咱們小時候玩的遙控車有啥區別?聽著這話,我只能苦笑不得。但買了電車之后,我才發現這些謠言離現實差得太遠了。
談到電車不經濟,大家通常會說電池太貴,一旦壞了,換一塊電池得好幾萬。可實際上,現在大部分電車品牌都提供了長期的電池質保,有的甚至是終身質保。我的這臺車就是這樣,電池如果有問題,廠家免費更換,根本不用自己掏腰包。
再說修車費用,確實,如果你車撞得不輕,修起來費用不菲。但這不是電車獨有的問題,油車同樣如此。而且,保險公司在這時候就發揮作用了。我查了下自己的保險,和朋友開的同價位油車相比,保費一年也就貴那么幾百塊。考慮到電車日常維護更省心——電動機的結構遠比傳統汽車簡單,耐用得多,這點額外的保費算不了什么。
說到充電問題,最常聽到的一句話就是“無家沖,不電車”。五年前,這句話或許有些道理,那時的充電樁不多,充電速度慢。但現在?我的經驗完全不是這樣。家里雖然沒有裝充電樁,但單位停車場有,而且周圍不到三公里的地方就有三個充電站。這些快充站半小時就能充到80%,完全覆蓋我一天的通勤需求。偶爾出遠門時,高速公路服務區的超充站15分鐘就能搞定,根本不會耽誤行程。
至于自燃的問題,這真是被媒體說得太可怕了。根據權威統計,新能源車的自燃概率其實并不比傳統油車高多少。市面上的新車都配備了最新的電池管理系統,可以有效預防電池過熱等問題。我自己開了這么久,周圍的朋友也有不少人開電車,沒聽說過誰的車自燃了。
別看剛買車時朋友們一個勁兒的勸,說電車不靠譜。但現在,每次他們看到我開著電車輕松找個充電樁,十幾分鐘就充好,出發的時候還能開空調,看電影,他們不得不承認,電車的便利和舒適已經遠超他們的預期。
當然,電車還有很多其他的小驚喜。比如說,電車幾乎沒有發動機聲,開起來安靜得很。夏天不用等發動機溫度上來才能開空調,冬天也能一上車就暖和。這些日常的小細節,讓我越來越覺得自己選擇電車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