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們三易生活上線了Hopen OS考古系列的“完結篇”內容,以手頭現有的真機收藏,為這個國內第一款自主移動操作系統的歷史考據企劃畫上了一個句號。
不過在考據Hopen OS的歷史,并收集相關的資料的過程中,我們開始越來越明顯地注意到了一個可能為很多人都忽視了的事實。那就是聯想對于國產自主計算生態的積極性,以及其為之曾經做出的貢獻,很可能要遠超大家的想象。
聯想對自主計算生態的貢獻,從一開始就產生了
早在1999年9月3日,中國第一款自主移動操作系統Hopen OS,在人民大會堂高調召開了發布會。不過有看過我們三易生活此前相關內容的朋友應該還記得,Hopen OS最開始的(互聯網機頂盒)市場定位其實是有些不現實。好在后來他們轉型得非常迅速,只用了短短大半年的時間,就完成了Hopen OS 1.0版本向掌上移動設備的移植以及相關軟件的適配。
或者還有一種可能,是這個移植和適配過程,其實有相當大一部分都是由其事實上的首發廠商聯想自己完成的。
其實這種猜測絕非空穴來風,一方面,這是因為聯想在2000年6月就發布了天璣810,同時也是史上第一款搭載Hopen OS操作系統的掌上電腦。根據2000年10月25日《光明日報》的相關文章顯示,當時天璣810掌上電腦的定價是2380元,但它卻擁有性能數倍于同期其他產品的真32位CPU(當時掌上電腦絕大多數還在使用8位的6502芯片)和極其細膩的多級灰度液晶屏,并支持多任務后臺運行。很顯然,當時聯想在推廣這款國產操作系統掌上電腦方面,是下了很大決心的。
另一方面,從天璣810的軟件生態來看,它內置了豐富可以稱得上是離譜的軟件,諸如BMI計算、法律文書大全、全國旅游景點信息等,甚至品質普遍要高于數年后“Hopen OS軟件開發大賽”的獲獎作品。而且它們全都沒有出現在后續其他廠商的Hopen OS終端上,因此也不難推測這極有可能是聯想自行為Hopen OS開發了不少預裝APP。
不僅如此,聯想甚至自己給初代Hopen OS設計了一套基于魔改版CF存儲卡的軟件擴展方案,并將其稱之為“聯想百變卡”。根據我們三易生活的實測,卡中的內容是經過加密的,并且只能被Hopen OS讀取。要知道,當時的初版Hopen OS并不對外開放SDK,因此它理論上不具備直接開放給用戶的軟件安裝接口。而聯想方面顯然是打算用一種類似于“卡帶租賃”的辦法,變相地實現早期國產操作系統的軟件生態擴展。
比系統開發者更上心,但結果卻不太如意
很遺憾的是,真正純國產的第一款移動操作系統Hopen OS,顯然并沒有在消費端取得“開門紅”。但作為國產操作系統最早期的推動者之一,聯想似乎并沒有因此而灰心。
因為僅僅一年之后,他們就又首發了Hopen OS 2.0版本,并發布了在整個Hopen OS歷史上都堪稱是影響力重大的機型——天璣911。與此前的天璣810相比,天璣911采用了更為輕薄的豎屏造型,并改用內置鋰電池方案,還加入了機身側邊的一個“飛梭”滾動鍵。
有意思的是,這個側邊的飛梭鍵操作邏輯,之后再無Hopen OS量產設備使用,但是它確實又出現在了我們能找到的史上最后一款NEC Hopen OS工程機上。所以我們并不確定它究竟是聯想的發明,還是Hopen OS 2.0本身就加入的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