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談新能源補貼:與大公司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支出相比作用較小
5月6日,博鰲亞洲論壇利雅得會議在沙特開幕并舉行了全體大會。會議由博鰲亞洲論壇與論壇榮譽戰略合作伙伴沙特基礎工業公司聯合主辦。沙特能源大臣阿卜杜勒阿齊茲·本·薩勒曼代表沙特政府出席大會,博鰲亞洲論壇潘基文理事長、周小川副理事長以及巴基斯坦前總理阿巴西、海南省常務副省長巴特爾、沙特基礎工業公司CEO阿爾法季等論壇理事在大會發言。180多位來自亞洲、中東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嘉賓和代表圍繞能源轉型的會議主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周小川副理事長指出,全球地緣政治沖突已對各國應對氣候變化政策的優先級帶來影響。在此背景下,推動能源轉型,要先立后破,保障能源安全。同時更多地考慮通過經濟手段、建立激勵機制來實現效益最大化。東亞和西亞的高儲蓄率,可再生能源技術成本的快速下降為亞洲加快能源轉型創造了良好條件,但還需要設計更好的機制和加強合作來動員資金,縮小融資缺口。
“談到新質生產力,經濟學中的生產力是通過價值來衡量的。我們必須有一個價格作為權重,來計算每個活動的生產力。”周小川表示,能源轉型如果要提升生產力,唯一的途徑是新能源相對傳統能源要具有更高的價值,或者對傳統化石燃料設定負價值。
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
周小川指出,過去3-5年中,風機、太陽能板和智能電網等領域的生產力已發生了顯著變化。這主要是由于許多大公司和國家在研發方面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大大提高了新能源要素的效率。
能源轉型在同一時期也取得了長足進步,尤其是在技術、工程領域的突破。新的技術、工程手段提高生產新能源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太陽能和風能的效率在過去五年間提升30%以上,在成本上具備了價格競爭力。如太陽能光伏板制造成本大幅下降,發電成本降到度電0.14美元左右。儲能和電網轉型也在日趨成熟。
“一些經濟學家和政府官員可能認為這與政府補貼有關。我認為,在特定時期補貼確實存在,但與大公司的技術創新和研發支出相比,其在提高新能源效率和降低成本方面的作用相對較小 。”周小川稱。
盡管當前風光設施與部分傳統發電相比已具備相當的競爭力,但周小川指出,考慮到包括智能電網和儲能在內的新能源配套設施,整體系統的總成本仍然不足以讓金融部門自動將投資從傳統能源轉移到新能源上。
針對這種情況,周小川認為需要額外的激勵措施來推動能源轉型工作,首要的就是碳定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