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消息,據相關媒體報道,豐田在華合資公司有望采用比亞迪超級混動技術(DMI),來取代目前已有的豐田Hybrid油電混合動力系統。
消息顯示,這一規劃涉及大約兩三款車型,但這些車型是否能夠如約落地,目前尚無更進一步的消息。而據爆料表示,豐田之所以傾向采用比亞迪DMI技術,也是考慮到這一技術相對更為成熟、成本也更低。
當然,這也不是豐田第一次采用比亞迪的技術,比如去年豐田推出的bZ3,就是采用了比亞迪的一系列技術,包括電機和磷酸鐵鋰電池等。而且,豐田和比亞迪甚至還成立了“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以便開展更為深入地合作。
實際上,隨著在電氣化、智能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中國汽車在某些領域已經處于領先地位。因此,不僅僅是豐田,其他外國品牌也在相繼與中國品牌進行合作,引入相關技術。比如同為日本企業的本田,在前段時間,就推出了全新的“燁”品牌,就與寧德時代、華為、科大訊飛、航盛電子四家中國零部件供應商開展了合作。
而在更早些時候,像大眾就宣布與小鵬進行合作,將于2026年推出由雙方共同研發的B級車產品。而大眾汽車也與地平線在駕駛輔助系統方面開展合作。
中國汽車目前正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而這一蓬勃發展的態勢,不僅僅表現在整車的產量、銷量、出口量這一方面。技術、供應鏈同樣也處于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而隨著外資品牌不斷與中國供應鏈開展深入合作,中國汽車的技術出海路徑也會變得愈發清晰,從供應鏈到整車,實現中國汽車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