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戰略是油電同進。當前燃油車智能化仍是藍海市場,只要能在智能化方面不斷提高,未來一段時間內前景依然看好。”4月25日,在2024北京車展上,上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大眾品牌營銷事業執行總監傅強在參加《中國汽車報》的高端訪談中,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打造智能化探索新藍海
“我們的核心戰略是油電同進,就是在燃油車和電動車方面都有好的產品,不斷推陳出新。”傅強表示,這次北京車展帶來的一款是被稱為“神車”的途觀L的換代產品途觀L Pro。
傅強說,我們要做燃油車智能化的顛覆者,希望推出一款最智能的燃油車,而且智能程度要跟現在新勢力電動車的智能程度比肩,途觀L Pro的智能化程度是整個大眾系列中做得最好,契合了現在的市場需求。我們走了一條難而正確的道路,在研發上油電同進。
盡管上汽大眾在新能源上面投入更多,但在燃油車上并未放棄投入。今年是上汽大眾成立40周年,可以稱得上是伴隨中國汽車工業一路成長起來的,有責任為現在市場上55%的燃油車用戶去解決產品使用上的痛點。
傅強舉例說,用航空煤油發動機的飛機,智能化程度怎樣?有沒有自動駕駛?海上的萬噸巨輪用的是柴油發動機,它有沒有自動駕駛?可見,智能化與動力系統幾乎沒有必然關系,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它的電子電器架構。
“5年磨一劍,我們與很多供應商一起合作,開發了這款新產品,在北京車展首秀后,5月中旬會正式上市。”傅強介紹,以往過于強調電動汽車的智能化,燃油車智能化反而形成空白點,上汽大眾于此的實踐很重要。“我們覺得這是個藍海市場,所以想探索一下。”傅強說。
■解決用戶核心痛點
“我們還帶來了整個ID.家族的全系列,包括ID.3、ID.4 X、ID.6 X。而且現在的市場特別卷,很多品牌都在卷價格。”傅強表示,上汽大眾卷價格更卷價值,消費者如果購買上汽大眾的ID.家族的任何一款產品,無論是ID.3、ID.4 X還是ID.6 X都會獲得ID.Care保值包。
據介紹,上汽大眾的ID.家族產品,承諾產品殘值3年6折的保值回購。在傅強看來,現在市場上電動車殘值普遍存在較多問題,基本都低于5折,特斯拉公布的3年的保值煥新計劃是45折,比上汽大眾要少15個百分點。此次上汽大眾推出的煥新保值包,是真正零焦慮、無套路的保值包。從市場調研看,特斯拉宣布的質保是每年1.5萬公里,但有30%的私家車用戶一年要超過1.5萬公里。所以,大眾這次推出的是3年9萬公里,可以覆蓋95%的私家車用戶。消費者還有個疑問,用車難免會磕磕碰碰,廠家會不會以各種理由拒絕按原來承諾的殘值來進行回購?傅強解釋,私家車用戶3年中累計出險金額低于或等于購買價30%的,上汽大眾仍將按照承諾來進行回收,從以往數據看,超過30%的只有1%。
中國消費者購車都非常講究性價比,“這完全正確,但用什么價來算性價比,中國消費者與歐美消費者標準不同。”在傅強看來,中國消費者首購用戶多,很多人在買車時更關注新車價格,將來成為二手車能不能賣掉,賣什么價格并不關心。但歐美消費者或經銷商,第一個問題就是車未來的殘值如何,因為他們算的是擁車成本,例如ID.3開3年,期間的擁車成本是多少,還要計算全生命周期的使用成本。簡單看,擁車成本就是新車購入價格減去二手車賣出價格,如13萬元的ID.3均值按3年6折算,也就是說3年的擁車成本是13萬元乘以40%為5.2萬元。如果旁邊有一款新車11萬元,看上去便宜,但如果按50%計算,擁車成本為5.5萬元,性價比一目了然。
傅強談到,新車降價意味著二手車也會降價,也意味著對以前的所有用戶是一種傷害和不負責任。有了3年6折的承諾,也省去了消費者購車時砍價的煩惱。同時,隨著智能駕駛和動力電池技術的發展,3年后當產業發展較為成熟時,再來換一款更心儀的產品,何樂而不為?這其實是抓住了新能源汽車殘值率的核心痛點問題。
■推陳出新迭代智能化
“我們也在不斷推陳出新,迭代智能化。”傅強表示,我們積極布局未來的產品線,不僅推出新產品,也推出了新平臺,加上智能化電子電氣架構,以及安全品控,未來還有系列產品會在這個平臺上進行打造,它代表的就是高智能高品控。另外,新能源車也在積極布局,包括純電和插電混動。2025—2026年都會不斷有新產品投放。
“我們的策略叫‘in China for China’,我們合資公司的好處就是像雙親家庭,能把雙方的優秀基因傳承下來。”傅強說,如德國大眾在設計、流程、質量、品控管理和制造工藝上都是全球領先的,短板是智能化。所以,上汽大眾的油電同進是既要補齊產品體系,也要在智能化方面進一步搞研發,要做到領先整個行業。“我相信上汽大眾品牌在未來至少還能再走40年。”他強調,從上汽大眾來看,未來在新能源上投放的產品比大眾安徽還要多。我們會不斷推陳出新,推出更優秀的產品給中國的消費者。“我們會用業績來說話。”傅強對未來信心滿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