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如何養娃?”主題分享沙龍活動現場 采訪對象供圖
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家庭教育作為孩子成長的第一課堂,如何適應這一時代的變革,成為了每一位家長和教育工作者關注的焦點。昨天,上海市第23屆社會科學普及活動——“AI時代,如何養娃?”主題分享沙龍活動在上海開放大學舉行。此次活動由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上海開放大學工會聯合主辦,旨在探討AI時代家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為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提供新的育兒思路和方法。
主辦方邀請四位教育學、心理學專家級嘉賓做主題分享。上海體育大學心理學教賀嶺峰首先發表了題目為“AI 時代帶給家庭教育的機遇與挑戰”的主旨報告,分析了在AI時代來臨之際家庭教育的四大變化,認為最終家庭教育將回到身體、回到大腦、回到心里、回到族群、回到靈性。上海普陀新四方教育評估咨詢中心趙紅主任從國際視野角度分享了自身的家庭教育實踐案例。楊金鑫博士以“今天,家庭教育如何助力孩子成長”為題,立足當下時代變化和技術變革,重新審視教育,重塑家庭教育的底層邏輯,為家長提供思路。魏志慧主編以“如何陪伴孩子健康成長——和您分享我的思考和做法”為題,從教育學的視角闡釋了中小學階段是孩子形成終身學習習慣和能力的關鍵期,提出家長要正確理解中小學教育的核心使命和基本規律,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
現場60多位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長代表積極參與交流互動。
上海市終身教育研究會會長王伯軍在總結講話中希望廣大家長和教育工作者一方面抓住AI時代帶來的機遇,深入了解AI,充分利用新技術、新工具,為孩子創造更加個性化的學習環境和條件,另一方面要防范AI可能帶來的風險,更加關注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注重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以更好地應對時代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