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的建設進度再次引起業界關注。
據5月13日“上海臨港”公眾號消息,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建設項目已完成施工許可證核發。這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臨近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
這一消息無疑為特斯拉在全球儲能市場的布局再添一把火,而特斯拉也將再次化身“鯰魚”,攪動儲能產業一池春水。
投資14.5億元 明年一季度量產
據悉,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項目總占地面積約20萬平方米,總投資約14.5億元,從去年12月確定投資意向起就開始運用臨港新片區在工程建設領域新推出的項目服務包。
所謂項目服務包是指針對項目視角和特定場景將全套服務體系前置嵌入到審批啟動前,把企業端、政府端的事項都塞進一個包,從項目出發制定節點流程圖。
臨港新片區審批審查中心副主任、項目建設服務辦負責人閔之光介紹道,項目服務包能夠幫助企業從最早在投資意向還沒有完全清晰的時候,就能快速獲得相對準確全面的政府服務要求、管理要求,實現一個全過程的無縫銜接。尤其是碰到問題也不用這個部門或那個部門分開找,而是有一整套的比較成熟的“零時差”的響應和解決問題的機制。
在這個項目服務包的助推下,特斯拉上海超級儲能工廠的各項審批也得到了相應的提速。據報道,儲能超級工廠計劃于今年5月開工,明年一季度就要實現量產。
上海臨港管委會官微顯示,后續,特斯拉上海儲能超級工廠將生產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幫助電網運營商、公用事業公司等更高效地存儲和分配可再生能源。200多臺超大型商用儲能電池(Megapack)可以組成一個儲能電廠,儲存100萬度電。
儲能領域繼續發力
特斯拉一直致力于推動清潔能源的發展,儲能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也是其重要戰略方向之一。
2015年,特斯拉進入儲能領域,在美國推出Megapack和Powerwall等產品,分別面向大型工商業儲能和家庭儲能市場。如今,儲能業務已經成為特斯拉重要的增長點。
財報數據顯示,2023年,特斯拉儲能裝機量達到14.7吉瓦時,同比增長125%,是2022年的兩倍以上,其能源發電與存儲業務的利潤更是在2023年翻了近四倍。今年一季度,特斯拉能源發電和存儲的收入和毛利潤均創下歷史新高,營收同比增長7%,毛利潤同比增長140%。
特斯拉CEO馬斯克表示,特斯拉2024年儲能業務的增速會遠遠高于電動車業務。
特斯拉計劃2050年前實現全球能源100%可持續的愿景,而儲能超級工廠項目正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舉措之一。數據顯示,2023年全球鋰電儲能系統出貨量約為192GWh,特斯拉出貨排名第三位。
為何選擇在中國建廠?
此次獲批的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以外的首個儲能超級工廠項目。為何選擇在中國建設其第一座海外儲能超級工廠,這一決策的背后顯然有多重因素。
首先,中國的儲能市場潛力巨大,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和最具潛力的儲能市場,中國是特斯拉推動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戰略地區。
其次,中國擁有完善的工業體系和豐富的勞動力資源,而且特斯拉在中國已經建立了較為完善的供應鏈體系。通過在中國建設儲能工廠,特斯拉能夠進一步整合供應鏈資源,也能夠充分利用中國的制造能力,確保產品質量和交貨的穩定。加上中國市場對儲能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為特斯拉提供了廣闊的市場前景。
顯然,特斯拉通過在中國建設儲能工廠,能夠更好地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同時輻射全球市場,實現更廣泛的業務拓展。
此外,中國對新能源和儲能技術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發展新型儲能”,我國新型儲能發展正在不斷提速。根據國家能源局數據,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達3530萬千瓦/7768萬千瓦時,同比增長超210%。
當然,正在興起的儲能市場不僅有像特斯拉這樣的國際巨頭參與,還有眾多國內企業在積極布局和發展,特斯拉的進入無疑將加劇市場競爭。這就需要國內儲能企業積極應對挑戰,抓住機遇,不斷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提升產品的性能和質量,同時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儲能品牌與產業集群。
可以預見,這座馬上動工的特斯拉儲能超級工廠,有望再次化身“鯰魚”。不過,從另一個角度看,市場競爭也將激發更多企業的創新活力,進而推動整個行業的技術進步和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