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汽車都會變得陳舊,有些可能會成為經典,但只有極少數才會愈來愈成熟,在自己的基礎上衍生出后繼者。奔馳W124就是如此。
大多數汽車的出發往往意味著旅程的開始。 對而極少數汽車而言,出發則意味著到達的開端。這其中包括幾乎歷代的大眾面包車、沃爾沃的多數旅行車,以及70年前誕生、一直發展至今的奔馳中級轎車。來吧,讓我們上車。發動機啟動,換擋桿在“之”字形的換擋槽中搖擺到D擋,松開開剎車,這輛300 E緩緩起步。從現在起,我們可以說是從家里出發。因為W124給了我們一個可以移動的家。奔馳中級轎車的使命并不是提供享樂,于它而言不是,于您也不是。但是,在未來的許多年里,它都會將您舒適、可靠、安全地送達目的地。如果由于事故(當然是第三方的過錯)導致行程延誤,也不會為您帶來很大的不便。
粗略翻閱一下新款E級車長達62頁的新聞資料,就會讓人覺得新一代W214車系的目標并不那么樸實無華:無論是寬敞的車內環境,還是繽紛的信息娛樂系統,設計理念都相當創新。不過,其中大部分創新實際上都是為了提升安全性、舒適性和幸福感這些基本宗旨。其中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活力醒神系統”。該系統包含了前排乘客防暈車寢具以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活力小憩”計劃。該系統能讓駕駛員在車輛充電期間沉浸在舒適的小睡中,因為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最大充電功率為55千瓦,其電池容量大(25.4千瓦時),重量(220千克)也大。
您可能會覺得這有點傻,但首先,您并不一定要選裝這項功能。其次,除非它能確保以140公里的時速行駛在A6高速上時也能安全地短暫“小憩”(哪怕只有幾秒鐘),否則就真的是一種偽需求。
不過,新一代E級轎車豐富的功能也意味著其操作的復雜性,盡管有各種按鍵、觸摸屏、手勢和語音支持,駕駛者也不能輕易地實現完美的操作。正如梅賽德斯-奔馳E級車測試主管克里斯托夫·庫納所指出的,它就像一部智能手機。即使手機是智能的,也并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到其所有的功能,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使用習慣。實際上,E級車之所以具有更多這樣的功能,是得益于傳感器的融合、硬件的多重復用以及控制單元的組合。
我們已經從泊車傳感器中了解到了這一點,除此之外還有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和發動機余熱自動回收裝置。而現在,其感知能力已經延伸到了細節:車內的立體攝像頭不僅能識別駕駛員的手勢,而且能控制車內燈光:如果駕駛員把手伸向手套箱,聚光燈就會亮起。或者,攝像頭會識別出駕駛員正在看最右邊的屏幕,而副駕上坐的人正在看電影。然后,電子裝置就會讓畫面淡出駕駛員的視線。而只有當座椅識別系統確認副駕駛已經就座時,右側屏幕才會顯示裝飾圖案以外的內容。
此外,還有通過燈光信號發出警告的環境照明、可在較高車速(4公里/小時)下操作的泊車助手、可供多達16名駕駛員使用的個性化數字鑰匙以及他們以往的個人設置。這意味著什么?例如,當溫度低于13℃時,座椅加熱裝置會自動啟動。但我們不想在這里討論什么新的座椅加熱法,我們只想盡快上車。
只要坐上E級車,你就能感受到它的實力。這不僅歸功于克里斯托夫·庫納對道路的敏銳駕馭能力。當你駛出停車位時,就會注意到全輪轉向系統帶來的小轉彎半徑。“與C級車一樣,在時速60公里以下后輪的最大轉向角度為4.5°,在60公里以上的最大轉向角度為2.5 °”。既然新一代E級車的長度增加了11.1厘米,軸距增加了3.4厘米,為什么不像S級車那樣將后輪最大轉向角提升到10°呢?“那樣可能會感覺像操控一輛叉車。為了避免出現那樣的情況,調校必須得和諧”。
沒錯,整個E級車就是這種感覺。可選裝空氣懸掛和自適應減震器的懸掛系統在基本調校中略微偏硬(在插電混動車型中,由于后橋上裝有電池,后減震會進一步收緊),但在舒適模式下也很柔和,而且沒有了前代車型的輕微顛簸感。盡管不同駕駛模式之間的差異減小,在運動模式下E系列的懸掛反應仍然足夠靈敏,而對車身運動的控制也更加穩健。即使坐在副駕駛位置上,也能感受到它安全無虞且信心十足。今天在忽左忽右的上坡過程中,它特別敏捷,給人感覺又快又活潑。
這款E 400 e甚至不需要啟動它的2.0升內燃機就能獲得極快的速度;它僅靠電動馬達的動力就能行駛。在最高時速140公里的情況下,純電動續航里程約為100公里,即使家住遠郊日常通勤也足夠了。
永磁同步電動機的功率為95千瓦,與1996年首次配備在E 290 CDI(W210)E級轎車上的那臺OM 602渦輪增壓柴油機的功率差不多。其扭矩達到了440牛·米,并不亞于W124最后一個系列中的E 500的5.0升V8發動機。
天哪,W124在哪里?會在哪兒呢?只能在電影院看到嗎?不,它只是落后了一點點。一方面,這是由于該系列第一款量產車溫和的駕駛風格所決定的。另一方面,即使是3.0升直列六缸發動機(1984至1989年間的頂配車型)也無法將這款轎車的速度在風格允許的范圍內提升到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