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過后,春茶集中上市,又到了新老茶客們四處尋覓綠茶的“獵殺時刻”。
作為十大茗茶之一的碧螺春茶首批茶葉早已在今年3月上市,以蘇州吳中區(qū)太湖洞庭東山鎮(zhèn)和西山鎮(zhèn)為核心產區(qū),碧螺春預估總產量為105噸。
碧螺春茶制作工藝復雜,6萬到8萬顆芽頭才得一斤,明前碧螺春茶產量更稀少,坊間甚至有傳聞“洞庭山的明前碧螺春,99%的人都喝不到”。
如此“天價”也讓茶葉銷售成了部分商販眼中可以牟取高額利潤的生意。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不僅是碧螺春茶,中國茶葉品類繁多,名茶更多,但在傳統(tǒng)銷售路徑下,往往很難逃脫被“仿冒”的命運——新茶摻陳茶、老茶翻新、周邊產區(qū)冒充核心產區(qū)等套路層出不窮;對于新老茶客們來說,不會鑒茶、茶葉價格不透明、整體溢價過高等更是成為他們買茶的阻礙。
面對復雜的行業(yè)亂象,有電商平臺試圖打破行業(yè)沉疴。
在3月17日的春茶上市儀式上,京東超市公布了以洞庭山核心產區(qū)碧螺春的進貨價,特級二等的洞庭山碧螺春茶進貨價為每斤1000-1100元,而其售價僅為每斤1200元左右,遠低于市場流通價每斤3000元。
京東茶葉進貨價一出,就如向行業(yè)里投下了一枚炸彈。
傳統(tǒng)茶行業(yè)更貼近于農產品銷售,從生產到流通環(huán)節(jié)并不十分透明,因此也常常被外界認為“水很深”。而京東此舉就像撕開了茶行業(yè)的一道口子,將實惠的好茶本身暴露在陽光下。
1、把茶葉“炒”上天
“中國茶有品類而無品牌”一說由來已久,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整個生產以及銷售鏈條不透明,導致茶葉等級不清晰、整體定價無標準,打造一個成熟的茶葉品牌困難重重。
“茶葉屬于非標品,價格不透明,消費者在購買時并沒有較為明確的等級標準以及指導價作為參考,新手茶客通常會兩眼一抹黑。”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對「界面新聞·創(chuàng)業(yè)最前線」表示。
而類似這樣不透明的空間背后,往往是幾十倍的利潤差距。
經過核算,目前市場上在售的特等二級洞庭山碧螺春,市場流通價每斤3000元左右,而京東超市同等級產品“斤價”僅在1200元左右。
這一數據公開也意味著,同等級茶葉斤價明顯高出進貨價的茶葉產品存在不少的“水分”。
不僅是電商渠道價格不透明,線下渠道更是茶葉溢價的高發(fā)地。
“某些線下茶葉門店的老板甚至把去年春茶標成1800元/斤的高價售賣。”茶行業(yè)資深觀察人士劉陽(化名)表示。
部分茶葉品類產量十分有限,更導致市場炒作成風、價格再度成謎。“如果你查閱過去三年的茶行業(yè)年鑒會發(fā)現,所有品類都有透明的行業(yè)價格,唯獨龍井茶沒有。”劉陽補充道。
(圖 / 攝圖網,基于VRF協議)
而通過傳統(tǒng)經銷渠道銷售的茶葉價格,本身也會較出廠價有所上浮。
據劉陽測算,茶葉經銷商從各方渠道收來的散貨需要層層加價,在產地拿茶葉價格更低,如果茶葉硬成本能達到800元/斤,再加上包材和人工成本出廠價能達到900-1000元/斤。每個環(huán)節(jié)保留10%的利潤,最后在終端門店售價已經能達到2000元/斤。
但對大多數新老茶客們來說,他們愿意為貴價好茶消費,但卻不愿意承擔渠道冗余帶來的額外成本。
如今,京東超市公開了進貨價,且售價遠低于此前市場的價格,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說,確實攪動了傳統(tǒng)茶行業(yè)的價格體系,無疑顯得有些大膽。
那么,京東超市此舉背后的目的與底氣是什么?
2、電商賣茶2.0
從普通農戶到個人作坊再到茶企,茶產業(yè)整個鏈條冗長,在京東超市茗茶業(yè)務團隊的視角看來,從上游幫助從業(yè)者以及茶企簡化環(huán)節(jié)、提升效率,正是此次公開進貨價的目的。
但對茶企來說,供貨價意味著更薄的利潤,這也讓說服茶企變成一項艱難工程。
茶企的擔憂不無道理,一方面,供貨價屬于茶企最核心的數據,開放這一價格相當于公開了企業(yè)的經營成本,具備一定挑戰(zhàn);另一方面,茶葉屬于農產品,每年的收成情況受氣候影響大,這也會直接影響終端茶葉的價格。
“京東和茶企達成了長期戰(zhàn)略合作,平臺可以給后者鏈接更多電商以及集團供應鏈資源,免除茶企的后顧之憂。”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表示。
事實上,隨著更多消費者在線上購茶,茶企也開始主動推動茶葉銷售線上化。
“除了代工和線下自營產品之外,我們有5成比例的茶葉都通過線上渠道銷售,茶葉銷售電商化未來一定大有可為。”杭州高端龍井茶品牌“盧正浩”總經理胡璧如對「界面新聞·創(chuàng)業(yè)最前線」表示。
作為該品牌的第三代傳承人,她一度深刻體會到電商新渠道對于傳統(tǒng)茶行業(yè)的價值。
(圖 / JDL京東物流官方微博)
畢竟,相比線下渠道,線上渠道銷售茶葉的優(yōu)勢顯而易見。
“線上銷售商品更全、多樣性強,并且有價格優(yōu)勢,這也是京東和茶企會共同定制線上產品的原因。”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表示,京東要做的就是推動茶企將公司所有的茶葉SKU覆蓋到線上渠道,以確保產品的豐富度。
而線上線下聯動也是幫助茶企將銷售線上化的重要方式。
“很多消費者不會選茶,更不會泡茶,如果想要了解茶文化背后的故事也無處可去。針對這一市場痛點,京東會聯合茶企在線下門店舉辦體驗活動,或是進行全域聯動和營銷。”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透露。
根據市場需求變化,定制茶葉產品也能更好地鏈接消費者。
“按照行業(yè)慣例,龍井茶喜歡做200g和250g的紙包裝,但消費者更希望嘗試多種口味的商品,所以我們也和茶企合作定制了150g或者100g的紙包裝規(guī)格,將不同口味的茶葉融合到一整個茶葉組合包裝中。”京東超市茗茶采銷負責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