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汽集團與奧迪宣布正式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聯合開發專注于中國市場的全新平臺——智能數字平臺(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這是繼2023年7月,雙方簽署深化戰略合作諒解備忘錄后的進一步進展。
從雙方發布的新聞稿內容來看,雙方將基于該平臺打造全新一代高端智能網聯車型,這一合作模式使得奧迪產品上市周期大幅縮短超過30%。據了解,基于該平臺打造的首批車型將是覆蓋B級車和C級車細分市場的三款純電動車型,新車型將配備行業頂尖的軟硬件。其中,首款純電動車將在2025年推向市場。
2023年7月26日,上汽集團與奧迪簽署諒解備忘錄,雙方將結合各自優勢,加快上汽奧迪全新電動車型開發,以滿足中國用戶對高端電動智能網聯汽車的需求。彼時新聞稿顯示,雙方或基于純電專屬系列化平臺“上汽星云”展開合作,該平臺可派生出不同級別的純電專屬架構,覆蓋全球市場緊湊型車、中型車、中大型車、豪華車和轎車、跑車、SUV、MPV等多級別、多種類整車產品。
而隨著本次上汽集團與奧迪簽署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意味雙方將共同研發電動車一事終于落錘。據了解,基于此次合作的聯合項目管理團隊已成立,來自奧迪的宋斐明(Fermín Soneira)將擔任CEO,其表示:“這一聯合項目彰顯了‘美美與共、共啟新篇’的合作精髓。我們將共同推進開發、采購、生產和銷售等工作。隨著雙方傾注各自核心優勢,我堅信奧迪將充分利用‘中國速度’和市場創新活力,持續塑造高端電動出行未來。”
當前電動車市場的格局正在重塑,針對上汽集團與奧迪合作研發電動車,行業認為,這一舉措的背后與上汽集團和奧迪品牌近年來在電動化轉型所取得的效果不顯著有關。
以奧迪為例,目前中國已是奧迪全球最大單一市場,但其在華市場表現不佳。大眾汽車集團首席執行官奧博穆(Oliver Blume)曾公開承認,奧迪品牌落后于競爭對手,尤其是在電動車方面,并承諾未來將重振奧迪的高光時刻。需注意的是,作為大眾集團旗下豪華品牌之一,奧迪并沒有自己專屬的電動平臺,旗下電動車均采用大眾集團品牌共用的4個電動車平臺打造,包括J1高性能電動平臺、MEB平臺、MLB evo平臺和PPE平臺。其中,J1平臺用于打造高端純電轎跑車型,如保時捷和奧迪e-tron GT;MEB平臺用來打造大眾ID.純電車型入門級車型;MLB evo平臺則主要用于制造燃油車型。
官網顯示,目前奧迪迪在中國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包括Q2L e-tron、A6L e-tron、Q4 e-tron、e-tron、Q5L e-tron等,但銷量表現并不出色。零售數據顯示,今年1-4月,Q4 e-tron累計銷量為4970輛,Q5 e-tron為1450輛,e-tron為292輛,Q2L e-tron為5輛。
目前奧迪在華擁有包括一汽-大眾、上汽奧迪和奧迪一汽三家合資公司,其中奧迪在奧迪一汽中擁有更多的主導權,該公司將專注于新能源汽車發展,被視為是奧迪在中國乃至全球擴大電動車車型陣容的關鍵。據了解,一汽奧迪全新純電SUV Q6L e-tron已在2024北京車展上亮相,該車基于全新PPE平臺打造,也是奧迪首款基于這一全新電動車平臺打造的車型,新車將于今年第四季度在奧迪一汽的新工廠量產,首批產品預計于2025年交付客戶。
作為傳統豪華品牌,奧迪深知只有加快電動化轉型的步伐才能減少掉隊的可能。本次奧迪與上汽集團通過合作后,奧迪將進一步擴展在華純電動車型產品陣容。對此,奧迪全球CEO高德諾(Gernot Döllner)表示,此次深化合作標志著奧迪推進中國戰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通過與上汽集團的合作,奧迪將進一步加速在華的電動化戰略推進。至于與上汽集團合作后,屆時奧迪是否能出現另一番景象則有待更多時間驗證。
按照奧迪新能源戰略,到2025年前,奧迪將投資350億歐元,旗下純電動車型將達20款,全球范圍內交付的汽車中約有三分之一來自新能源車;從2026年開始,奧迪面向全球市場將只推出純電動汽車。到2033年,逐步停止內燃機車型的生產,全面加速品牌電動化轉型,屆時奧迪在全球的自有生產基地都將投入電動車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