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至6日,由北京凌空評劇團集結京津冀等地精英傾情打造,趙碩編劇、梧桐擔綱總導演、胡艷彬導演的原創賀歲喜劇——評劇《包拯還鄉》在全國地方戲演出中心首演。闊別評劇舞臺近二十年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王全有領銜主演,以不失評劇傳統韻味,又頗具風趣幽默現代感的方式,塑造了一個告老還鄉仍心系百姓的老年包拯形象,讓觀眾們在歡笑之余也有對現實的反思。
該劇總導演梧桐介紹,《包拯還鄉》是首屆新時代首都原創劇本創作及選題孵化項目中名列前茅的劇本,也是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23年度資助項目。在大半年前的孵化版展示中,由學院派男團風格演繹,但由于同學們畢業之后不易聚首,因此正式首演版本便整合出一套全男班的跨界陣容,并特邀曾在電視連續劇《亮劍》中扮演丁偉團長的著名表演藝術家王全有重返評劇舞臺,主演劇中包拯這一重要角色。
王全有曾在評劇舞臺上多次扮演“陳世美”,此次在《包拯還鄉》中首次挑戰“老年包拯”這一既具經典性又很有創新性的人物,給大家帶來耳目一新的驚喜感受。近兩個小時的演出中,他幾乎全程不下臺,大段蕩氣回腸的唱腔,唱舞并重的圓場,以及現場書法潑墨展示等,展現出了他深厚扎實的藝術功力;風趣幽默、輕松自然的表演,又顯示出多年來涉足影視、話劇的他,對于塑造人物更加具有現代意識的細膩處理,將一個“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退休包拯”呈現得立體飽滿,層次分明,也讓觀眾在悲喜交加的復雜感受中對現實有更多的審視和思考。
王全有透露,他在看到劇本后,沒有任何猶豫便第一時間接下這個角色,“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老年包拯形象,在花臉與老生之間跨行表演,充滿新意又極具挑戰性,盡管近兩小時的戲份幾乎沒有走下舞臺喘息的機會,累是當然的,但的確充滿了戲劇的情感溫度和表演濃度。而且演出得到了觀眾們的熱烈反饋,我也很欣慰很開心。”
除了包拯這一人物塑造,頗有守正創新之意,劇中很多處理也都體現出該劇主創希望賦予評劇藝術當代新意的嘗試和努力。比如劇中四場戲分別以“逗你玩”“陪你跑”“伴你唱”“跟你闖”的四個“游戲”主旨來引導臺上臺下的觀演關系;比如包拯家鄉的黃梅戲旋律和評劇傳統唱腔的有機結合;比如在強化中國戲曲本體四功五法的同時,還借鑒了西方戲劇“歌隊”形式;比如京劇戲中戲的巧妙設置和編排,以及中華麒麟鞭、三句半等武術技巧和曲藝形式的融入,都令觀眾有新鮮之感。
有戲迷認為,該劇除了針砭時弊,還敏銳地捕捉到了與當下相關的“老年社會問題”“人際關系問題”,耐人尋味。但作為原創新劇,在劇情內容和部分人物的塑造上還有值得提升和打磨的空間。另外在受眾定位和宣傳包裝上還需要找準方向,才能更好吸引當代年輕觀眾關注評劇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