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蔚來創始人、CEO李斌心目中“比保時捷工廠更好”的汽車制造基地究竟長什么樣?
“AVG小車在工廠中繁忙而有序穿梭,往返運送零部件”、“8臺機器人環伺在車體四周,僅用不到50秒時間,便將兩扇車門牢牢安裝在車體上”、“機器手臂代替工程師將中控臺安裝在車身內,耗時甚至僅為十幾秒”……
這是記者在蔚來第二先進制造基地(簡稱“蔚來F2工廠”)看到的“未來”景象。近日,記者對這一新能源汽車制造基地進行了實地探訪,該工廠與合肥新橋國際機場直線距離不足2公里。蔚來旗下ET5、ET5T、ES8等數款車型均在此組裝生產。
事實上,這座工廠對于蔚來而言,有著非同凡響的意義。它為蔚來正式帶來了造車資質,讓蔚來堂堂正正在其每款車型的尾部卸下“江淮汽車”這四個字。“江淮制造”即將成為蔚來的過去式。
從此擁有造車資質
將時間撥回到一個多月前。在2023年12月5日,江淮汽車一則公告宣告旗下三個資產包易主。蔚來成為其中資產一包、資產三包的受讓方。
其中資產一包涉及乘用車公司三工廠存貨、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而資產三包則涉及乘用車公司新橋工廠構筑物和設備。
根據公開資料,上述三工廠即為蔚來合肥先進制造基地(簡稱“蔚來F1工廠”),而新橋工廠則是蔚來第二先進制造基地,即蔚來F2工廠。前者交易價格約為16.66億元,后者交易價格約為14.92億元,合計約達到31.58億元。目前蔚來所有產品均產自上述兩個工廠。
而蔚來F2工廠,也正是記者此次實探的目的地。
有意思的是,就在上述公告披露一天前,12月4日,蔚來的名字出現在了工信部的“車輛生產企業信用信息管理系統”中,法人代表為秦力洪,生產地址則位于安徽省合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白塔路299號,此處正是蔚來F2工廠所在地。
這也意味著,攬入F1、F2工廠后,加上登上工信部車輛生產企業名錄,蔚來正式具備自力更生的能力,可以宣布告別“代工”模式。
在蔚來和江淮合作的早期,市場曾并不看好這一合作。但李斌對這一決策非常堅定,并在回應質疑時稱“保時捷的工廠也不如江淮的工廠”。市場因此對江淮的工廠充滿好奇。
那么,在李斌心目中“超越保時捷工廠”的制造基地又有什么樣的黑科技?又能突破什么舊有“禁錮”呢?
實際上,福特開創了傳統汽車產線,即呈流水化運作,完成一道工序后立刻轉往下一道。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節約流程和時間,流水線從此也成為大規模工業制造的通用做法。
然而汽車生產可能會變得更加復雜,純流水線的形式并不能滿足所有生產流程的最優效率,因此,這套模式在實際生產中也在不斷演變。
記者走進F2工廠后,一座巨大的NIO HOUSE出現在眼前。在NIO HOUSE內部,一段廊橋鏈接了真正用于生產車輛的工廠。而廊橋的盡頭,一座高達數十米的6層“立體車庫”首先映入眼簾。
通過這座“立體車庫”,蔚來向外界展示了在更復雜的產品組合下,汽車生產是如何保證效率。這個“立體車庫”實際上是一套車體的存取平臺,其連接著三個車間:涂裝、總裝、沖壓。蔚來將其稱之為“魔方”。
當涂裝或總裝車間需要車體時,機器人會如“抓娃娃”般,將車體抓取出來,再迅速將其送至目的地,完成一連串動作僅需不到50秒。而整個“魔方”總計可以容納700多個車體。
要知道,根據蔚來官方提供的數據顯示,蔚來在售的8款車型,共有超過359萬種個性化配置組合。如此之多的組合,期初均在這一“魔方”中完成相應粗篩以及分配。而在整個過程中,無需一人干預。
全面自動化 破除“禁錮”
據記者觀察,整個工廠中,無人干預的環節還有很多。尤其與傳統車輛總裝環節不同的是,蔚來的總裝環節不需要大量的人工操作。在其總裝車間流水線上,機器人介入所帶來的高效隨處可見。
以前后車門安裝為例,整個過程中,AVG小車穿梭于工廠中,將所需材料,類似車體、車門、鉸鏈等送至機器手臂旁邊。隨后,8臺機器手臂會相互合作完成車門安裝,甚至會模擬人手將鉸鏈安裝至車門內部,而完成整個過程時間約在50秒左右。
在探訪過程中,記者最大的印象就是車間中多個機器人協同運作,實現高智能生產。據工作人員透露,整個F2工廠車身車間配備了756臺機器人,完成了100%自動化。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傳統流水線的模式之外,蔚來在總裝車間的流水線旁邊,還設置了幾塊專門的作業區,用來裝配不同的配件,比如尾門、儀表臺、前后風擋、天幕等,車體通過AGV小車從流水線上運出,裝配完這些零部件后再運回流水線中。
因為從流水線中剝離開來,且操作流程自如,這些作業區被稱為“飛地”。
這種獨立作業的模式,跟豐田精益生產中的“獨立作業島”理念類似,只是實現方式和作業模塊不同:典型的獨立作業島是用同一機床裝配一整套零部件族,而蔚來的“飛地”則是用機器手臂進行零部件的自動化裝配。
例如在安裝中控臺過程中,傳統工廠需要工程師下場手動安裝,但蔚來則通過模擬人手的機器手臂實現安裝,僅需耗時約14秒左右。
蔚來的一位工程師形容,大規模生產中的個性化“飛地”,就好比像將原來的“單行線”變為立體的“立交系統”,將車輛完成個性化配置。在他看來,把一些工藝安排在分支線去做,也不會影響整個流水線正常運作。
在他看來,如果把所有工藝都串在一起,不同工藝模塊之間的相互影響會比較大,比如開工率、工藝特性。
要知道,特斯拉Model 3在生產早期,就因為大量投入機器人自動化產線而一度陷入“產能地獄”,隨后馬斯克同意重新加入了必要的人工裝配才讓產線重新快速運轉。
因此,剝離出流水線的“飛地”設計,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一道流程影響整體節拍。目前看來,這也是蔚來對傳統汽車制造的流程上的一種突破。
正如前所述,蔚來8款車型有高達359萬中以上組合,車輛定制化程度顯然高于特斯拉、理想在內的同行,這樣的產品策略的確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精細需求,但也會給大規模工業制造帶來挑戰。
因此,這也是蔚來本身復雜產品組合下的應對之策。
降本效果會如何?
在實探F2工廠的過程中,記者還觀察到,在整個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中,除了汽車生產車間之外,還有10家主要零部件供應商也在園區內。包括安道拓、李爾座椅、上聲電子等,這些都是蔚來的供應伙伴。
在這些供應商生產出輪胎、座椅等零部件后,可通過與蔚來工廠之間的空中運輸連廊將零部件運輸到總裝車間。據蔚來方面介紹,這種機運鏈配送相比傳統物流模式,單車物流成本節約400元/輛。
而且,這樣做不僅節省了運輸費用,還可以使零部件更快的進入生產線,從而極大的壓縮了整輛車的生產制造時間。據記者了解,從用戶下單開始算起,到車輛正式下線,蔚來F2工廠完成整個過程僅需14天。
根據規劃,蔚來F2 工廠周邊還將建成一座電池工廠。電池運輸成本非常高,而電池工廠建成之后也可以傳送進廠,從而大幅減少運輸成本。
對于降本,蔚來F2工廠還體現在綠色能源方面。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與環保和節能緊密相關,但汽車生產通常會消耗大量能源。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蔚來F2工廠建設了分布式光伏發電站,實現了自發自用,余電上網。這不僅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還覆蓋了工廠生產所需的25%電力。
蔚來方面透露的數據顯示,2023年1-9月,F2工廠光伏發電貢獻了4079萬度電,平均每天發電15萬度,相當于17000個城市家庭一年的用電量(按每戶每月200度電測算)。
憑借這樣的工廠,蔚來將徹底告別了代工模式,“江淮制造”也成為過去式。相應的,蔚來也付出了超過31億元的不菲代價(F1、F2工廠合計對價)。接下來,這一舉動又會為蔚來帶來什么樣的效果?
李斌曾2023年三季度業績會上曾透露,“從制造角度來看,如果蔚來的汽車完全由自己制造,制造成本會下降10%。”
畢竟在過去,蔚來曾為代工付出不小支出。根據蔚來2022年年報,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蔚來按月向江淮汽車支付每輛汽車的生產費用。年報披露,截至2020年、2021年及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向江淮汽車支付的費用總額分別為人民幣5.32億元、7.15億元和11.27億元。
接下來,在競爭日漸慘烈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告別代工模式”的蔚來將會有怎樣的表現,尚需時間檢驗,我們可以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