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芯片停產,少了華為支持,ARM中國利潤暴跌90%?
華為是國內最大的智能手機廠商,也是全球最大的通信設備供應商,其自主研發的麒麟芯片和鯤鵬芯片,都是基于ARM的指令集和IP核設計的。ARM是一家英國的半導體公司,其指令集和IP核被廣泛應用于各種芯片中,是全球半導體行業的領導者之一。
#芯片真假之爭# #大A華為算力# #我國芯片研發# #芯片的發展趨勢# #芯片研發有多難# #是高通的組裝貨# #華為信號領軍者# #華為的沖擊# #華為霸主地位# #自研芯片有多難#
ARM在中國有一家子公司,叫做ARM中國(安謀科技),負責為中國市場提供ARM的產品和服務,包括芯片授權、芯片設計、軟件和服務等。ARM中國有300多家授權合作伙伴,其中最大的就是華為,華為每年向ARM中國支付大量的授權費用,為ARM中國貢獻了很大一部分的收入和利潤。
然而,由于美國對華為的制裁,華為的麒麟芯片和鯤鵬芯片在2019年9月15日之后就無法繼續生產,導致華為的芯片出貨量大幅下降,到2022年時麒麟芯片基本歸零,鯤鵬芯片也大幅減少。這對ARM中國來說,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畢竟失去了最大的客戶,也就失去了最大的收入來源。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ARM中國2022年的營收為8.9億美元,增長了30%,但凈利潤卻從上一年的7920萬美元,跌至320萬美元,跌幅高達90%。為此,ARM中國計劃裁員近100人,其中大部分是工程師。這一消息引起了業界的關注和討論,ARM中國的前景如何?ARM中國能否挺過這場危機?
首先,我們要分析一下,ARM中國的營收為什么會增長,而利潤卻會暴跌?根據ARM中國的財務報表,其營收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匯率變化,由于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使得ARM中國的收入換算成美元后增加了。但是,這也導致了ARM中國的外匯損失增加,從上一年的900萬美元收益,變成了3700萬美元的損失,這就是利潤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
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華為麒麟芯片的停產,使得ARM中國的授權收入大幅減少。雖然ARM中國還有其他的授權合作伙伴,比如紫光展銳、飛騰等,但是他們的芯片出貨量和市場份額都遠不及華為,而且也受到了美國制裁的影響,無法使用ARM最新的技術。因此,ARM中國的授權業務受到了嚴重的沖擊,這也是利潤下降的一個重要因素。
再者,ARM中國還面臨著來自RISC-V架構的競爭和挑戰。RISC-V是一種開源的指令集架構,不需要支付任何授權費用,也不受美國制裁的限制,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在國內,RISC-V架構已經得到了很多企業和機構的支持和投入,比如華為、阿里、百度、騰訊、中科院、中興等,都在研發基于RISC-V的芯片和應用。RISC-V架構有望成為未來的半導體行業的新趨勢,對ARM架構構成了潛在的威脅。
綜上所述,ARM中國的利潤暴跌,主要是受到了美國對華為的制裁、匯率變化、RISC-V架構競爭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而且這些因素在短期內難以改變,所以ARM中國的前景并不樂觀,需要尋找新的突破和轉型。ARM中國能否挺過這場危機,還要看其能否保持自身的技術優勢,拓展新的市場和客戶,以及與RISC-V架構進行合作或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