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下午,通用人工智能青島論壇之奇點探索在青島產研院星空大廳舉辦。論壇由青島市科技局指導,青島產研院和中國計算機學會(CCF)智能制造專委會、中國計算機學會(CCF)青島分部共同舉辦。來自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BIGAI)、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和青島大學等單位的學者及百余名業界精英齊聚活動現場,與會嘉賓圍繞通用人工智能(AGI)的理論發展和智能人機交互、內容生成、技術落地等關鍵議題,暢聊AGI行業變革,呈現一場探索AGI奇點的科創論壇。
眾抒己見
擁抱人工智能大時代
新加坡工程院院士、新加坡國立大學電氣與計算機工程系葛樹志教授,BIGAI馬曉健研究員、王俊淇研究員、高志研究員,山東大學(青島)學科建設與研究生教育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屠長河教授,中國海洋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部部長董軍宇教授出席論壇并作分享,青島產研院執行院長趙宇波主持活動。
葛樹志院士結合自身豐富的研究經驗進行了題為《人工智能進步:前沿,經驗與機遇》的觀點分享。他回顧了人工智能發展的關鍵節點,介紹包括大語言模型、多模態基礎模型、人工智能內容生成、選擇狀態空間模型等前沿技術,通過深入分析ChatGPT、LLaMA等基礎模型在文本處理、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多個模態中的應用,介紹了諸多技術如何推動AI領域的快速進步,展現了在可信人工智能,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融合以及人工智能內容生成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馬曉健研究員作題為《開放世界下的通用具身智能體》的分享。他深入探討了如何在開放世界環境下構建具有具身性的通用智能體,詳細說明了智能體如何通過學習、推理、判斷、規劃和導航來適應環境,人工智能工具在數據集獲取和構建中的關鍵作用以及智能體社區的未來發展,展現了通用具身智能體技術的廣闊前景和實踐意義。
王俊淇研究員作題為《認知計算與價值驅動》的分享。報告指出通用人工智能的基礎定義必然包含了與真實世界完整交互的能力,故而需要完整的感知、認知、規劃、決策、執行、反思的鏈路閉環。認知計算與常識推理實驗室關注智能體的認知架構、知識獲取與推理能力、社會智能的產生與計算、以及對齊人類的價值自驅體系,根據認知的基本原理以及單智能體的交互方式,設計出了通用的認知架構,并致力于打造基于人類價值觀,適用于為智能體與環境互動產生內生動機的價值體系。
高志研究員作題為《面向復雜視覺任務的工具導向智能體》的分享。工具導向的方法成為構建通用智能體的新趨勢。這類方法利用大語言模型生成代碼,調用其他神經網絡模型,完成復雜的組合視覺任務。認為當前方法缺乏連續學習的能力,同時也無法處理復雜的視頻數據。為此,團隊提出了 CLOVA 和 VideoAgent 兩個視覺智能體,分別通過閉環學習以及存儲增強的方式,解決了上述問題,并在多個圖像視頻測試基準中驗證了智能體的有效性。
屠長河教授為大家帶來了題為《空間智能》的交流。他認為智能體的持續進步,需具備更強的識別能力、深入的認知理解、精準的抓取與交互技術、全面的場景理解以及高效的任務協作。空間智能除了完成既定任務,想要達到人類對空間的認識及認知,統一到通用智能的框架之中,還需結合認知科學、計算機視覺、機器學習等多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共同推動空間智能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董軍宇教授結合自身研究領域作題為《通用人工智能—來自海洋的需求與挑戰》的分享。他介紹了海洋領域的AGI需求,包括如何精準獲取水下目標三維數據、預測海洋環境要素并用于業務化預報。團隊采用幾何方法與深度學習結合的思路,以及構建瑯琊泊海洋環境預報大模型,推出了基于像素預報的強對流預警通用預訓練模型的有效實踐。指出為了解決地球系統人工智能模型開發碎片化、定制化、重復化、低效化的問題,要建設海洋人工智能大模型,整合多源異構數據,實現海洋全變量模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