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長安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長安未來3到5年進入全球汽車十強榜單和世界500強之路(二)
圖1
【題記】2016年,長安汽車全年銷量達到306.3403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汽車累計售出171.8126萬輛,占長安汽車總銷量的56%。實現了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超過100萬輛的里程碑。這一成績使得長安汽車在2016年超越一汽集團,晉升為汽車集團銷量排行榜前三。長安董事長徐留平和總裁朱華榮在任。
一、前言~長安百年苦難輝煌歷史回顧
1、1862年,李鴻章創辦“上海洋炮局”,是長安汽車的歷史起點和前身。
2、1937年~1953年,長安為中國反法西斯戰爭的民族獨立、中國解放戰爭和保家衛國的抗美援朝戰爭做出了重要貢獻。
3、1957年,長安仿造出中國第一輛吉普車即SUV,1959年,20輛“長江牌”46型吉普車出現在國慶閱兵方陣中。
4、1984年,長安造出標志中國微型車時代的中國第一輛微型車。1986年底,長安就實現了年產突破萬輛。
2016年,長安集團銷售量超過306萬輛 自主品牌汽車銷售超過171.8萬輛。
5、長安成為中國第一家獨立上市的汽車公司。2006年,長安推出首款家用轎車長安奔奔,宣告正式進軍轎車領域。
6、長安造長安福特和長安馬自達合資車,中國汽車產業以市場換技術,到長安自主品牌占據大半壁江山。
7、長安“藍鯨”系列發動機的突破~國產十佳發動機之首。
8、2021年,長安系中國品牌汽車第2000萬輛汽車下線。
圖2
9、長安與世界汽車強國500強企業馬自達調換了角色,日本馬自達成為中國長安新能源汽車的合作者與參與者。長安用了161年,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領先了日本車企。
10、2023年,長安汽車銷售255萬輛。長安插上華為車BU的翅膀,奠定了長安向著世界汽車十強榜單和世界五百強奮進的堅實基礎。
二、找準長安在中國汽車大廠中的位置,找準長安與全球汽車十強榜單和世界500強的差距
(排名基于個人對相關數據的理解,但是每個人都有一份中國汽車集團的排名)
1、找準長安在國內汽車豪強中的位置
依據2023年銷售量、營收、研發實力、自主品牌汽車等綜合指標分析,中國自主品牌車企進入全球汽車十強榜單的順序大體是:比亞迪(已入)、吉利、奇瑞、上汽、長安。
中國汽車集團已進入世界五百強榜單:上汽集團、比亞迪和吉利。
世界500強的主要指有營收、企業規模、全球影響力和品牌價值等。2023年,奇瑞營收3151億元、長城營收1732億元、長安營收1513億元。
希望長安、奇瑞、長城早日進入世界500強。
1.1 綜合排名,長安排老六
綜合考慮汽車銷售量、營收、研發實力和新能源汽車銷量等指標,中國傳統汽車前七強的綜合排名大致如下:比亞迪、上汽、吉利、奇瑞、廣汽、長安、長城。
1.2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綜合排名,長安排第三
中國自主品牌汽車排名:比亞迪,吉利、長安、奇瑞、長城。
1.3 中國汽車集團銷量及營收排名
中國汽車集團銷量排名(含合資車):上汽、一汽、比亞迪、吉利、長安。
中國汽車集團營收排名:上汽、比亞迪、廣汽、奇瑞、吉利、北汽、長城、長安。剔除主要依靠合資車的廣汽和北汽,長安營收排名第6名。
1.4 研發實力排名
比亞迪、廣汽、長安、吉利。
2、長安搭上華為車BU目標公司的翅膀,加速汽車智能化轉型升級
2024年11月,長安與華為簽署了《投資合作備忘錄》,交易雙方擬成立一家新公司,聚焦智能網聯汽車的智能駕駛系統及增量部件的研發、生產、銷售和服務,同時擬將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的核心技術和資源整合至新公司,長安汽車及關聯方將有意投資該公司。
長安入股華為車BU目標公司,深圳引望智能公司成為長安加速智能化轉型的重要推動力量,助力長安新能源汽車銷量早日突破100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長安燃油車銷量。
3、長安自主品牌汽車進入全球汽車十強榜單300萬輛,還差約90萬輛,銷量需增長45%,平均每年增長15%,大約需要3年。長安汽車營收1500億元,距離五百強有660億元差距,需增長45%,平均每年增長14~15%,同樣需要3年時間。
故,從汽車十強榜單硬指標看,長安可望借助中國新能源汽車,實現換道超車,在未來3~5年進入全球汽車品牌十強榜單。
從營收硬指標看,長安汽車銷量增長45%,則營收能夠進入全球五百強的最低門檻。
4、重慶市政府和兵器工業公司全力支持長安
金融界5月26日消息,建車B公告稱,其控股股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計劃向中國長安汽車集團有限公司無償劃轉其持有的8490.62萬股股份,該部分股權占公司總股本的71.13%。無償劃轉完成后,中國長安將成為公司的控股股東,持有公司的71.13%股份,公司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
三、長安未來3到5年進入全球汽車十強榜單和世界500強的實現路徑探討
1、深入與華為車BU合作,優化升級車型,依靠新能源汽車向中高端車型滲透。站穩中低端市場基礎上,以阿維塔11、12系列和深藍系列與華為車BU深度合作,推出更多有性價比高、內飾做工精細、外觀大氣和漂亮、有競爭力的中高端新能源車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