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青島嶗山區有三寶:
1.山海資源稀缺
300年前,云嶼處士胡嶧陽有云——千難萬難,不離嶗山;
2.財政收入突出
2023年,青島嶗山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達到220.4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GDP比值達到19%,實屬難得。
3.豪宅遍地
嶗山豪宅真不少,前海一線不必多講,張村河的高品質住宅也是層出不窮。
因此,這一切讓青島嶗山區聚集了城市頂尖客群。
但各個樓盤的開發商資金情況不均衡,價格下沉也體現在個別項目上,諸如南方羊城來的某個開發商。
但這種項目咱們是不敢推的,還是以保價保質的樓盤為高凈值和中產客群的首選。
為啥?高定盤降價,如果引起降標減配,那就是“損盤”。
“損盤”有三損:
Part1 損害老業主利益
2023年4月,某開發商在嶗山合作拿地取得地王,地價2萬多一平,堪稱猛士。
項目不臨青銀高速,北面臨近合肥路,其他還真沒什么不利因素。
但是,項目從2023年至今(2024年5月27日),網上房地產已售套數僅51套。
該項目一共569套,也就是說目前只去化掉10%的庫存。
一邊是開發貸的利息,一邊是9/10的庫存,開發商無奈只能選擇降價!
降價從兩方面“雙管齊下”:
1.直接降價:
原價3.895萬/㎡(均指建面)的141.64㎡的套三產品,如今3.6萬/㎡,還額外送車位;
原價4.0257萬/㎡的159.37㎡的套四產品,如今3.7萬/㎡,也是額外送車位。
如果車位按照20萬一個,那么降價幅度相當于60~70萬。
敢問,青島年收入超過50萬收入的群體,有多少人?
2.提高分銷成本
開發商用超出同區內2~3倍的高額傭金吸引分銷幫著推房,提升到訪量。
但可惜的是,項目從2023年9月到現在大約過去9個多月,多數意向客戶的電話信息早就都在開發商系統里了。
絕大多數開發商的土地是買的,而且多有高額開發貸利息。土地放一天,利息就多一天。
新房售價≈地價+建安成本+費用(稅費、財務、銷售等)+利潤等
目前,項目價格已經降下來了,而地價是固定的,還有開發貸利息,分銷費用也提升了,那利潤和建安成本呢?
從開發成本角度講,如果降價不能急速推動去化的話,必然要傷害項目利潤。
做慈善都并非犧牲所有利潤,何況開發商是蓋房賺錢呢。
那建安成本呢,老業主可想而知:
大家不僅賠了那么多積蓄,還要忍受交付品質或許低于預期的房子。
難道不是成了“大冤種”嗎?
Part2 損害新業主利益
剛需和首改盤,滿足的是買房人的剛性需求。
不影響居住的情況下,適當降價而降標減配,這些意向客戶或可接受,但內心對交付品質的預期早已降低。
但是,這一套在“高定盤”并不適用。
“高定盤”顧名思義:樓盤定位高,投入成本高,售價高,兌現品質高的幾率大。
像嶗山區高定盤的意向新客戶,他們買這些樓盤,能圖便宜去選擇可能降標減配的房子嗎?
毫無疑問,高預算客戶圖便宜買高端盤,顯然不可能。
誰都想花少錢買好房,但青島改善客群卻很難實現。
畢竟,開發商的成本和利潤都要兼顧。
剛才胡Sir談到開發商降價或會成為成本下調的重要誘因,那成本下調會體現在哪兒呢?
成本下調,必然涉及景觀、建材、立面、車庫及室內精裝修等成本。
張村河這一樓盤還修建了城市更新的市政公園,利好了海逸公館的鄰居們,也花了項目一些成本。
像全國性開發商在青島的項目,多數是套總部的產品體系的模板,標準化來設計和施工的。
青島張村河這個盤,還用了唐忠漢等知名建筑設計師,堅持自己所謂高定。
但是,高定項目前期看設計,中期看兌現,后期看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