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價飆升:AI PC大變革,聯想的“聯想時刻”正在締造?
按照產業的傳導邏輯,在顛覆式技術到來之時,當引發這場變革的最核心技術及產品真正進入了產品化、商業化階段,此時直觸需求端的終端廠商,其成長性估算將得到市場的重新預估。
眼下AI PC之于聯想就是如此。
5月27日,聯想集團(00992.HK)股價盤中一度漲超10%,至12.26港元/股,創2015年6月以來新高。當日最終收盤漲幅達到8.86%,成交額15.45億港元。
聯想集團股價新高的背后
股價驅動面上,近日,包括摩根士丹利、中信里昂等在內的多家全球機構陸續發布研報指出,隨著AI PC逐步普及,在高端價位的PC設備市場中位列全球第二的聯想集團,預計將進一步實現“量價齊升”,在改善經營狀況的同時迎來新的成長階段;并均表示看好聯想集團的前景。
與此同時,聯想集團日前發布的財報數據也略超市場預期,尤其是第四財季業績重回高增長。
財報顯示,2024財年聯想營收達569億美金,同比下降8.2百分點;H2恢復增長,同比增長5.9百分點。其中,截至2024年3月31日的第四財季,聯想集團營收138.3億美元,凈利潤2.48億美元,同比增長118%,為歷史同期第三高的水平,整體業績迎來扭轉。
尤為重要的一點是,業績好轉的背后,其實還透漏出一個重要信號:這個處于多年周期低谷的產業正在持續向上,而原因除去新技術帶來的產業“異動”外,關鍵需求的修復加速了產業現有庫存的消化。
根據IDC數據,23年全球 PC 出貨量的同比降幅呈逐季度收窄態勢,2024年全球傳統個人電腦市場在第一季度進一步實現回暖,共計出貨量達到5980萬臺,與2019年同期基本持平。無疑,PC行業正逐步走出下行周期,行業拐點出現。
而這一系列因素,在AI PC即將爆發的“導火索”下,共推了聯想集團股價得以多年來新高。
事實上,拉長時間維度,以月線來看,聯想集團的股價上漲趨勢已持續有近一年半以上的時間,只是在這場由AI技術變遷帶來的新機遇中,聯想集團股價走勢并未能如上游微軟、英偉達一樣走出“完美”的“大長龍”走勢。
![股價飆升:AI PC大變革,聯想的“聯想時刻”正在締造?](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529/22160133V0.png)
這一方面,畢竟聯想所在港股市場過去兩年承受較大的資金離場壓力,場內大多企業估值大幅回調,而美股市場則剛好相反。
另一方面,此次AI技術帶來的這場顛覆式全球變革,本質上就是由微軟、英偉達等中上游軟硬件廠商引領的,因而如聯想等依賴于這些廠商來供應最新核心技術的終端廠商,不論是在企業的業績、或是市場估值,都理應晚于上述核心軟硬件供應商。
不過這只是早晚的問題,卻不會不來。
進入2024年之后,愈發多海外投資機構開始唱多港股市場,港股市場資金明顯回流,處于低洼估值的成長性企業市值將進入修復期。
與此同時,正如聯想中國消費互聯網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陳學桂近日公開表示的那樣:全行業都參與人工智能的發展是有一個重要的基礎,那就是TOC AI的應用需要智能設備參與,讓AI技術普及到千千萬萬的用戶面前。聯想集團正是這樣的載體之一。
AI PC商業化元年,開啟聯想第二個革命性增長機會
復盤來看,在PC發展歷史上已經歷過兩次重要的迭代升級。
第一次是上世紀90年代的多媒體技術和PC結合,讓PC從實驗室進入到千家萬戶,聯想的PC也在這一時期橫空出世,率先推出第一臺家用PC,并一舉奪得中國PC的桂冠。第二次則是同樣起于上世紀90年代末,但發展于21世紀的互聯網和PC融合,讓電腦成為用戶打開世界的窗口,聯想在這一階段推出天禧電腦,引領升級。
也正是得益于成功抓住,并引領這兩次風口期,聯想集團順利迎來其第一次革命性機會,并最終成為全球最大的PC生產商。
反映在二級市場表現上,1999年4月-2000年3月區間聯想最高漲幅達63.5倍之多,當然隨著那年互聯網泡沫的擊破,其股價也快速回歸理性。
但眼下,聯想集團或許將迎來第二個革命性增長機會。
自從2023年10月,聯想在以“AI for All”為主題大會上首次展示 AI PC 以來,AI PC已然成為了產業、以及資本市場的熱詞。只是這一概念真正的爆發或許還在今年。
一方面,相比2023年,包括英特爾、英偉達、高通等產業鏈巨頭初初布局AI PC不同,時隔半年多,AI PC產業鏈生態結構已初步搭建,能一定程度支撐產品的商業化。
首先,芯片端,AI PC并非新概念,只是相比傳統的AI PC不同,依據微軟的定義,至少要達到40TOPS的算力,才能稱得上Copilot+PC。因此,高性能算力芯片的突破很大程度上決定了AI PC產品的商業化進度。
可喜的是,去年10月高通發布的高通X Elite芯片就已經及那個NPU算力提升至45Tops,,而其今年4月發布的X plus芯片也繼續維持了這一算力能力。據悉,這是目前PC行業全球最強的性能,可以在生產力、外圍功能方面提供強大的支撐。
其次,軟件生態領域,近日微軟也發布了全球首個專為AI設計的Windows PC——Copilot+ PC,采用了全新NPU,并重新設計了Windows 11系統。據悉其此前其Copilot+ PC體驗也已經覆蓋了宏碁、華碩、戴爾、惠普、聯想和三星等端側設備。
此外,目前國內OEM廠商中,聯想與宏碁已一馬當先推出新一代AI PC終端設備。如5月21日,聯想推出了兩款首次搭載高通驍龍X Elite的下一代Copilot+ PC;宏碁也在同日攜手微軟與高通,發布首款Copilot+PC——Swift 14 AI筆記本電腦。
這足以證明PC廠商在端側的AI布局已進入產品化階段,當前整個產業鏈開始蓄勢代發。
另一方面,正如上文所述的那樣,這種普適類的高科技,再厲害最終仍是要觸達到千家萬戶之中才能發揮產品價值、挖掘更多的商業前景。因此,以產業的價值傳導鏈視角來分析,端側供需起量,才能切切實代表著產業的商業化開啟。
對此,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發布的研報中所指出,2024年AI PC將正式進入商業化元年,預計年內全球市場滲透率將達到2%,2025年預計不足10%,但2028年將迅速增長至65%。IDC也預測,到2027年近60%的個人電腦將是AI PC。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也表態,對AI PC持有樂觀立場,其預計2024年公司出貨的PC中,約有20%會配備NPU,同時“到2026年,按照我們嚴格定義的AI PC,滲透率可能達到50%-60%。”
而據21世紀經濟報道,聯想集團執行副總裁兼中國區總裁劉軍近期的表態也佐證了這點:“元慶提到的單位數滲透率水平,在中國區其實產品(4月上市的AI PC新產)一上市就達到了,完全超出預期。”
這也是為何在2024年重新陷入調整后,聯想集團股價自4月末起又重新異動拉升,并創新高的主要原因。
并且,從估值上來說,聯想集團當下也具備足夠的安全邊際。據摩根士丹利在上述研報中分析,聯想2026財年的市盈率僅約為8.8倍,5年平均市盈率約為8.9倍;低于戴爾2026財年的14.8倍、華碩2025財年的12.2倍和其他PC原始設備制造商15-20倍的平均水平。
估值邏輯劇變,聯想或創造一個“聯想時刻”
事實上,除去AI PC商業化以及滲透率即將迎來的爆發式增長讓聯想集團的基本面出現新拐點的同時,或許更為隱性的是,其估值邏輯正悄然向上。
一方面,此次率先出擊AI PC領域讓聯想集團不再僅僅是一家端側消費電子生產商或是總是受限于上游芯片、操作系統的OEM廠商,而是構建了“自主”的生態圈。
據聯想中國消費互聯網服務事業部總經理陳學桂所述,真的AI PC是具備五大特征:內嵌個人大模型和自然交互個人智能體,擁有CPU/GPU/NPU強大的算力,具備為每個用戶建立個人知識庫能力,內置應用保護個人隱私。而目前,聯想集團已在智能體、知識庫以及開放生態上有一定突破了。
首先,聯想集團發布了中國市場上第一款AI個性化PC——小天AI智能,并在其近期新推的下一代Copilot+ PC中都有搭載這一自研的AI新物種,這款智能體主要通過自然交互互提升用戶體驗,同時構建個人知識庫,實現語義搜索和智能問答,使AI PC成為用戶的AI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