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昨天在西安發布了第五代DM-i后,聲威大震。
從昨天開始到今天,比亞迪都沒離開過熱搜。
直接效果就是,哪怕是對比亞迪最不上心的吃瓜群眾,買車時也要考慮一下秦L DM-i和海豹06DM-i了。
最低只賣9.98萬!
一箱油最多能跑2500多公里,話說你還要啥自行車呢?
但對友商來說,心態可能就沒有那么輕松了。
盡管比亞迪在昨晚的發布會上,致敬了全體中國自主車企,甚至是全球車企,卻依然有不同的聲音出現。
這個聲音來自吉利汽車。
吉利汽車官方賬號轉發了吉利汽車集團品牌用戶溝通中心總經理、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徐東衛的一條社交媒體動態,并稱“全球最高事實說了算!”
而徐東衛的社交媒體內容,則是一張中汽中心認證證書,并稱:"2023 年吉利雷神發動機已獲中汽中心權威認證,最高熱效率 46.1%!全球最高事實說了算!”
兩個“全球最高事實說了算!”,直指比亞迪昨晚發布的第五代DM-i技術中,那臺熱效率達到46.06%的全球最高發動機。
比亞迪說的是不是事實?
肯定是事實,因為也有證書。
吉利說的是不是事實?
肯定也是事實,徐東衛也曬出了證書。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顯然已經是既分高下,也決生死了。
其實但凡稍微了解一點常識,或者看了昨晚的發布會,都不會有太多糾結。
因為事情明擺著,比亞迪創始人、董事長王傳福也說了,秦L DM-i和海豹06DM-i都是發布即上市!
這意味著第五代DM-i技術中的那臺發動機,也是同步上市。
簡單來說,比亞迪給的是量產貨。
而吉利那臺發動機,最高有效熱效率46.1%,按照計劃是2025 年量產。
在汽車領域,量產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節點。
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說,與實現大批量、正利潤率生產的巨大痛苦相比,做出一臺原型車只是小菜一碟。
老馬在這里形容的是整車制造,但跟發動機的量產邏輯類似。
另外,王傳福在活動現場講得很清楚——第五代DM-i實際上在2023年9月,就已經搞定了所有的技術難題。
從那時到現在,已經過去8個月了。
如果比亞迪想要炒作這臺“全球最高熱效率”的發動機,那么至少去年就可以制造話題了。
但這并沒有發生。
這也說明,相對于技術突破,比亞迪對這種炒作了無興趣。
更重要的一點在于,那臺“全球最高熱效率”的發動機,也僅僅是第五代DM-i技術的三個“世界之最”中的一個而已(其他兩個是百公里虧電油耗2.9L和綜合續航超過2100公里)。
所以這一局比亞迪完勝。
對于吉利來說,發起這場論戰有點不劃算。
退一萬步,就算贏了紙面數據,雷神發動機46.1%的熱效率和比亞迪的46.06%相比,也僅僅多了0.04%而已。
除了爭口氣之外,在用戶感知層面又有什么區別呢?
最重要的是,搭載比亞迪DM-i混動技術的新車已經賣出了數百萬臺。
這就是答案。
所以還有什么可爭的呢?
當然吉利的這種競爭精神,是值得贊賞,也是可以理解的。
畢竟在比亞迪成為中國自主品牌的龍頭老大之前,吉利連續5年(2016-2021)都坐了第一把交椅。
當昔日的王冠隕落,武士失去象征榮耀的盔甲,總是讓人感受到世事無常。
但這就是現實。
當比亞迪在去年站上300萬臺銷量時,這已經不是吉利能夠匹配的競爭強度了。
簡單地說,比亞迪已經是全球TOP10。
今年比亞迪要賣400萬臺,這不是吉利能夠想象的數字。
能賣這么多,正是依靠第五代DM-i這樣的技術突破。
事實上,比亞迪正是依靠DM-i才實現了銷量躍遷。
2022年比亞迪的180萬臺,何嘗不是吉利難以企及的銷量高度?
在連續5年成為自主老大的日子里,吉利有沒有想過雖然每年銷量都超百萬,為什么卻始終沖不到150萬臺、180萬臺,直至200萬臺?
要知道在那幾年,比亞迪每年還是四五十萬臺銷量的樣子。
王傳福說,他已經花了1400億搞研發。
這個誰能做到?
吉利其實真的很不錯,當然現在依然是國產品牌的一面旗幟。
但在競爭格局劇變,企業一不留神就是咫尺天涯的今天,與其執著于迷失在昔日榮光里無法自拔,何不奮起直追,以孤勇者姿態再次讓自己站立在銷量之巔?
與其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畢竟現在人們都不太在意論戰,而更想看市場上的實戰。
所以關于最高熱效率發動機這件事,比亞迪甚至都沒回應。
這也是一種態度——沒回應其實就是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