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又有兩款大模型上云了。
2024年5月30日,亞馬遜云科技在中國峰會2024上宣布,百川智能、零一萬物將分別有一款基礎模型登陸亞馬遜的云平臺。百川智能和零一萬物都是中文基礎模型的供應商,這一舉動會豐富亞馬遜云業務上的選項。
即將于6月初就職亞馬遜云科技CEO的Matt Garman表示,中國是亞馬遜云科技全球最具戰略重要性的地區之一。過去十多年間,亞馬遜云科技投資、擴大了在中國的基礎設施。“我們正處在一個令人激動的時代,生成式AI將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各行各業。”
生成式AI是最近兩年人工智能最引人注目的進展。OpenAI發布的ChatGPT,在太平洋兩岸的美國和中國激發了熱情,大模型企業噴涌而出。單是在中國,就有超過百款的大模型產品。
“我們已經看到生成式 AI在一些深度業務的應用,一些企業已經超越了早期人工智能的對話式的用戶界面,獲得了一些切實的商業益處。”亞馬遜云科技全球企業戰略總經理 Ishit Vachhrajani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制造業、汽車、交通運輸物流等行業,已經看到生成式 AI 所帶來的巨大的機會。
“一些產業已經站到采納生成式AI的前沿陣地了,在云方面也是一樣的。”亞馬遜云科技與寶馬集團、豐田集團,以及中國的哪吒汽車等都有合作,比如寶馬集團使用Amazon Quicksight來實現供應鏈的可視化。
這一浪潮,從一開始就是與云計算緊密相連的。
微軟不但在OpenAI身上投了重金,而且雙方也有緊密的合作關系:OpenAI一直使用微軟的云計算Azure進行大模型的訓練。谷歌既有自己的云計算業務,同時也開發了大模型產品Gemini;亞馬遜既是全球份額最大的云計算廠商,平臺托管了為數眾多的大模型,同時以40億美金投資了人工智能公司Anthropic。
美國的云計算企業與大模型企業緊密融合,中國的云計算企業同樣如此。阿里、百度以及騰訊等巨頭,既是中國云計算市場的頭部,又各自奮力開發大模型。
傳統上,初創公司或者小型企業更有上云的動力,因為自己內部部署服務器等基礎設備、配備專門的運維人才、相應的耗能等都成本不菲。使用云計算的話,小企業更可以彈性的、按照實際的需求付費。中型,尤其是大型的企業,往往更有能力自建IT設施,而上云的傾向更低。
企業再次掀起了對技術變革的熱情,新浪潮同時推動了企業上云。
“一些傳統的大企業,一開始就不大想上云。但是,現在有了生成式AI,他們又回到上云的思考路徑了。”Ishit Vachhrajani說,沒有云,生成式AI是很難被客戶采用的。生成式AI對于云廠商是東風,讓更多的企業考慮上云。
與此同時,生成式AI技術也會帶來大量的初創企業。這些初創企業從一開始就會在云上開展業務,這會進一步帶來大量的數據上云。
過去的一些季度里,生成式AI對于亞馬遜云科技而言已經是價值幾十億美元的業務了。從今年一季度亞馬遜財報看,其云業務全球年化收入已經超過100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