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發布公告,按照《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有關工作安排,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組織專家對首次集中申報的方案進行了初審和擇優評審,研究確定了9個進入試點的聯合體。
其中乘用車領域,包括長安、比亞迪、廣汽、上汽、一汽、蔚來、北汽藍谷麥格納等相關公司組成的聯合體入選首批名單,分屬重慶、深圳、廣州、上海、北京各市。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從相關主機廠獲悉,這次試點主要是以聯合體為主體、在實際道路上的L3自動駕駛測試,以衡量產品在實際道路上的性能和安全保證能力,為后續L3自動駕駛大規模量產做好初期的測試準備。
自主品牌L3級自動駕駛實力領跑
“這個政策應該是為車企示范運營進行的試點,因為此前大部分都是Robotaxi公司來做,現在乘用車自己開發了所謂的L3級別的自動駕駛,從政策出臺來看,中國車企的技術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可以上路了。”黃河科技學院客座教授張翔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這一觀點得到了長安汽車相關負責人的認同。據了解,長安汽車與重慶長安車聯科技聯手,成為此次首批首個入選聯合體,其中長安汽車提供產品和智能駕駛技術解決方案,由車聯科技作為使用主體,負責試點階段的安全上路運行。
該負責人對記者介紹,長安汽車自2016年就開始L3級自動駕駛預研,在此基礎上,本次準入試點所搭載的L3級系統歷經兩代產品迭代,從2021開始進入大規模測試驗證,累計測試車輛超過100臺,截至目前實車綜合測試超200萬公里、仿真測試超1億公里,覆蓋急彎、陡坡、多隧道、多橋梁等8D山城道路特征場景。
賽可智能CTO于乾坤也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這次是上汽集團旗下智己汽車與賽可智能緊密合作,共同申報的L3準入試點。以智己汽車為核心,賽可智能提供智駕系統的軟件及部分硬件的開發服務,并結合集團旗下的其他整車設計、軟件、共享出行等的資源,共同完成L3準入所需要的所有拼圖。”
作為上汽集團高級別智駕研發的牽頭單位,賽可智能在L4級自動駕駛上已經開展了3年的研發,項目完成了三代L4智能駕駛的開發和落地,實現了在上海、蘇州等地的開城運營。
目前,賽可智能在上海已形成了最大規模的L4 Robotaxi車隊,完成訂單超30萬單,并獲得了上海市首批商業化運營牌照、首批無駕駛人測試牌照、首臺機場專線運營牌照。2023年,賽可智能與智己汽車合作,將L4技術降維應用到了L3項目上,賦能智己率先獲得了首批L3的試點準入資格。
特斯拉FSD引入與“端到端”風潮迭起
近期在智能電動車市場火熱的兩大話題便是特斯拉FSD何時進入中國以及“端到端”智駕方案是不是自動駕駛的終局技術路線。
不過無論技術路線如何變化,在深度學習不斷發展的當下,高質量的訓練數據已經成為自動駕駛進化的“燃料”。此次L3級自動駕駛在實際道路上的試點,正是在這一背景下出臺。
工信部也在問答中表示,試點工作的預期效果之一是“通過試點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品量產應用,帶動汽車與新能源、人工智能、信息通信等產業融合,打造新質生產力,助力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高質量發展。”
“中國的路況和交通環境跟美國不一樣,特斯拉FSD一直在美國做測試,因此進入中國后,也需要很長時間來采集數據、訓練模型,因此它進入的最初階段,和華為問界、小鵬等頭部廠商比應該還是有一定差距的。”張翔說。
“在L3準入以后,賽可智能也將會與智己汽車進一步深入合作,開展更加廣泛的技術攻關和行業引領。基于智己汽車的數據工廠,賽可智能目前正在全力攻關端到端的智能駕駛,并將致力于實現端到端技術在L3/L4上的落地,為用戶提供更加安全舒適的智駕體驗。”于乾坤透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