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FSD 入華展望與智能化投資分析
- 行業復蘇邏輯進入新階段,從預期轉向現實,7、8 月份將是交易復蘇的關鍵期。特斯拉FSD 入華可能成為行業催化劑,預期發布時間可能提前至 6 月底或 7 月初。
- FSD 國內版或將采用月度訂閱模式,價格可能在 700 多元,此模式將推動自動駕駛商業化并重塑國內自駕軟件收費格局。
二、特斯拉 FSD 入華進展與智能化展望
- FSD 已獲工信部注冊,計劃在北京等五城市測試,特斯拉將在中國建立超算中心以訓練自動駕駛技術,且特斯拉上海工廠被納入數據跨境清單。
- 數據合規方面,特斯拉車型滿足汽車數據安全要求;數據采集通過與百度合作,利用百度地圖服務支持 FSD 系統。
- 特斯拉累計 16.1 億公里數據,計劃在國內進行 robot taxi 小范圍測試,FSD 入華政策突破后,將加速國內自動駕駛技術發展。
- 國內企業如華為、小鵬、長城正布局端到端自動駕駛系統,FSD 入華將對智能汽車板塊產生積極影響。
三、個股推薦與投資分析
- 經緯恒潤處于底部,隨著業績改善和 FSD 行情催化,具備較大彈性;德賽西威在穩定業績基礎上,也將受益于 FSD 行業貝塔效應。
四、經緯恒潤與德賽西威業務分析
- 經緯恒潤:汽車電子業務增量來自車身域控和 5G T-box 等產品,新客戶包括小米、奇瑞、長安福特等,預期收入與利潤將明顯改善。
- 德賽西威:維持 50 萬套出貨量,前五大客戶包括理想、長城、小米等,搭載 Orin 的 IPU02產品將加速配套多款車型,年化訂單約 20 億元,未來項目將提升單車價值和訂單總額。
五、華陽集團業務展望
- 2024 年第二季度,華陽集團主要增長點來自座艙域控和精密壓鑄產品,新客戶收入占比增加,預計全年收入 9 億元以上,凈利潤 6 億元以上,同比增長率分別超過 30%和近 40%。
六、總結與后續
- FSD 入華及智能化投資分析會議結束,后續可聯系天風汽車團隊進行交流,晚上 8 點將有關于華為 M7 的最新情況匯報。
會議實錄
1、FSD 入華展望與智能化投資分析
邏輯演繹板塊的邏輯演繹已接近尾聲,上下半年的分水嶺變化是從交易板塊復蘇預期到 7、8 月份開始交易復蘇的現實。這是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因此,下半年行業基于復蘇邏輯的主線,在數據的推動下,將在 7、8 月份持續兌現。從 7、8 月份開始,我們對板塊的觀點是,7、8 月份是開始交易復蘇、實現估值修復的連貫時間窗口。但目前市場對 8 月份特斯拉 FSD 發布預期過于一致。我們認為板塊啟動時間點可能會提前,可能在 6 月底或 7 月初,因為 8 月 8 日特斯拉的 robot taxi 產品形態可能沒有方向盤。我相信這將對自動駕駛的預期和機械產量產生重要邊際催化,與行業本身的復蘇和銷量增速共振,這肯定是一個貝塔型的機會。今天,我們團隊負責智能化的分析師陳璐瑤將分享他首推的個股。我們首推經緯恒潤,同時德賽華陽在這次貝塔過程中也將實現明顯的估值修復。接下來,我們將時間交給路遙。
大家好,我是天風汽車研究員陳璐瑤,感謝大家今晚的時間。我主要向大家匯報 FSD 近期的情況和入華展望,同時針對 FSD 的催化,從智能化板塊推薦一些個股。
首先,關于特斯拉 FSD,本周有兩個主要信息。第一,FSD 國內版本可能會推出按月訂閱的銷售模式。參考北美 99 美元的月訂閱價格,如果國內與北美同價,FSD 國內版的價格可能在 700 多元一個月。特斯拉這種定價策略將從兩方面影響行業:一方面,它將催化自動駕駛商業落地進程;另一方面,它將極大影響國內自駕軟件的收費格局。
目前,國內大部分車企尚未開通自駕年訂閱付費模式,只有少數如華為、未來和極客推出了付費模式。從買斷價格來看,小鵬 X Pilot 售價約 3.6 萬元,如果選車購車選配則為 2 萬元。
未來全包售價為 3.9 萬元。與特斯拉 6.4 萬元的買單價格相比,競爭力不明顯。但如果按月付費訂閱,與華為 720 元/月或未來 630 元/月相比,它仍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2、特斯拉 FSD 入華進展與智能化展望
FSD 已經成功獲得了工信部的軟件注冊,并計劃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武漢進行首批測試。特斯拉自 2021 年起已實現數據存儲本地化,為進一步本土化,計劃在中國建立一個類似超算中心的設施,用于訓練自動駕駛技術。上海自貿區發布的首批數據跨境清單包括智能網聯汽車數據,特斯拉上海工廠也在其中。特斯拉 FSD 在中國的數據存儲、傳輸和訓練環節正在逐步突破。
在數據合規方面,特斯拉的 Model 3 和 Model Y 均符合汽車數據處理安全要求。數據采集方面,特斯拉與百度合作,采用百度地圖的車道級導航和地圖服務支持 FSD 系統,解決國內數據采集問題,并借助測繪資質收集道路信息,實現模型迭代。
特斯拉已累計 16.1 億公里數據,與去年年底相比增長了三四倍。FSD 計劃在北上廣、杭州、武漢進行道路測試,robot taxi 也將在國內小范圍測試。政策突破后,FSD 在中國的實現只是時間問題。特斯拉的 FSD 落地將加速國內端到端自動駕駛路徑的收斂,促進 L3、L4 級別自動駕駛的滲透。
國內自動駕駛領域,華為、小鵬和長城等企業也在積極布局端到端自動駕駛系統。特斯拉FSD 的入華將對智能汽車板塊產生積極影響,特別是 robot taxi 發布會和 FSD 入華時間節點,將帶來板塊的明顯上漲情緒。
從個股推薦角度,經緯恒潤目前處于底部,隨著業績改善和 FSD 行情催化,具備較大彈性。
德賽西威在穩定業績基礎上,也將受益于 FSD 行業的貝塔效應。經緯恒潤的虧損主要源于前瞻性研發投入和訂單客戶產品尚未完全放量,但未來收入和利潤端有望明顯改善。
3、FSD 入華展望及智能化投資分析
首先,我們從收入端來看,汽車電子業務今年的增量主要來自于車身域控和 5G T-box 等汽車電子產品。從客戶結構來看,除了原有的一汽、吉利、北汽、江淮等客戶外,隨著供應產品的增加,原有單一客戶的營收體量也將增加。同時,2024 年還新增了奇瑞、小米、長安福特等新客戶。小米目前主要供應車身域控,根據小米 10 萬臺的預期,我們保守估計按照2000 元的 ASP 計算,今年可能會有 2 到 3 億元的體量。后續,杭州將繼續為小米提供 CCU(中央控制單元)產品,這種產品的單品價值也將進一步提高。
第二,奇瑞主要供應大燈、后部模塊等產品。第三,長安福特將供應 ECU(電子控制單元)控制器。長安福特的控制器年產值預計可達 4 到 5 億元。除了汽車電子產品,公司的高級別自動駕駛方案,之前簽訂的一些項目部分收入也將在今年確認。
從利潤端來看,主要受到研發投入的拖累。公司大規模擴張人員規模,導致 2023 年末人員已擴張至近 6450 人,同比增幅達 30%。但隨著整體人員框架的搭建完成,預計 2024 年和2025 年的人員增長將放緩。隨著收入規模的逐步增加,公司的研發費用和管理銷售費用將有所降低,公司凈利率有望逐步恢復。從 QR(季度報告)來看,公司收入將保持穩定增長,盡管利潤端將有所減少。目前,公司處于底部,加上小米、奇瑞等訂單的彈性,后續季度業績有望出現拐點。再加上 FSD(全自動駕駛)的行情催化,左側布局信號明顯。
德賽西威(德賽)方面,從客戶定點來看,2024 年將維持 50 萬套的出貨狀態,前五大客戶包括理想、長城、小米、極氪等。除了雙龍 Ray RP107 的貢獻外,搭載 Orin 的 IPU02 產品,在小米首次量產后,今年將有更多車型加速完成配套,包括奇瑞、上汽、吉利、長城、長安等。IPU02 年化訂單約為 20 億元。
從未來的項目來看,德賽拿到了大眾全球的座艙液晶儀表項目,單車價值從之前的 2000 多元提升至 4000 多元,近 5000 元。整個生命周期 3 到 4 年,訂單總額約 60 億元。豐田目前有 2 到 3 個車型的定點,全球顯示屏幕總成訂單量約 200 萬輛。根據規劃,將在 2025 年或2026 年開始裝配。因此,德賽在 2025 年和 2026 年仍將保持較大增量。隨著出海體量的增大,毛利率和凈利率將有所改善。
華陽集團方面,展望 2024 年第二季度,主要來自座艙域控和精密壓鑄產品的量產。長安汽車有 1 到 2 個車型開始量產,奇瑞、北奔也有車型量產。屏幕顯示總成產品包括吉利、阿維塔、吉克等品牌。HUD(抬頭顯示)產品包括長城、長安福特、極氪等品牌。精密壓鑄方面,比亞迪、博世、大陸等配套新能源 3D 系統將量產。海外市場方面,除了長城、長安等出口車型,還包括色蘭蒂斯、現代的無線充電,上汽奧迪、大眾等評選項目。
根據新增訂單,公司客戶結構將不再依賴原有單一大客戶,新勢力客戶收入占比將逐漸增加。
從全年來看,包括理想、未來、華為問界 M7 的訂單,理想 L7、L8、Mega 等,以及樂道供HUD 產品、屏幕等。小米蘇七目前共用屏幕運動結構、無線充電,下一代 HUD 也將供應。
小鵬除了 HUD 產品外,近期還獲得了飛行汽車儀表的定點,雖然目前沒有量,但將有一筆開發費用收入。根據公司目前的定點和產品量產節奏,預計 2024 年將實現收入 9 億元以上,收入同比增速超過 30%。凈利潤將達到 6 億元以上,同比增長近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