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正在進行中的高考。鑒于當年學的數學物理化學都已經還給了老師,能夠聊一下的,也就高考作文了。
新課標I卷的作文題目是: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工智能的應用,越來越多的問題能很快得到答案。那么,我們的問題是否會越來越少?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會讓問題減少嗎?盲從者沒疑問,思考者會想更多](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08/164P122500.jpg)
在我看來,不同人的答案截然不同。對于那些不喜歡思考、容易盲從、迷信權威的人來說,問題確實會越來越少。因為他們大部分都不愛動腦子,某些專家、某些視頻告訴他們是啥,他們就認為是啥,自認為天下大事都在掌握之中,并且答案只有一個,自然不會有什么疑問。
但是對于有獨立思維、有批判思維、喜歡探索的朋友來說,互聯網和人工智能的普及,非但不會把問題減少,反而可能會帶來越來越多的問題。
舉個例子,人工智能固然能夠回答很多事實性的問題,但是人工智能的極限顯然在人類探索的知識范圍之內。那人類探索的知識范圍之外呢?比如黑洞里面到底是個什么樣的結構,比如整個宇宙到底有多少星球孕育著文明,比如人類壽命的極限到底是多少?比如人類的認知與理性到底是怎么產生的?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會讓問題減少嗎?盲從者沒疑問,思考者會想更多](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08/164P1LR1.jpg)
也就是說,只要勤于探索,那么各種問題就會層出不窮。羅素說:“這個世界最大的麻煩莫過于:傻瓜和狂熱分子,對自我和世界總是如此肯定,而智者卻總是充滿了疑惑。”可謂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
此外,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芝諾也回答過這個問題。一次,一位學生問芝諾:“老師,您的知識比我的知識多許多倍,可是您為什么總是有疑問呢?”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會讓問題減少嗎?盲從者沒疑問,思考者會想更多](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08/164P160G2.jpg)
芝諾順手在桌上畫了一大一小兩個圓圈,并指著這兩個圓圈說:“大圓圈的面積是我的知識,小圓圈的面積是你們的知識。我的知識比你們多。這兩個圓圈的外面就是你們和我無知的部分。大圓圈的周長比小圓圈長,因此,我接觸的無知的范圍也比你們多。這就是我為什么常常懷疑自己的原因。”
也就是說,越是懂得多,越是謙卑,越是能意識到自己的局限之處。只有無知無畏之人,才會認為自己啥都懂。
在此,也順便吐槽一下現在互聯網上的現狀。互聯網的一個好處是,讓所有人都平等了,所有人都可以圍繞一些議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但是與此同時,各種攻擊、謾罵、網暴也層出不窮,黨同伐異現象屢見不鮮。
![互聯網和人工智能會讓問題減少嗎?盲從者沒疑問,思考者會想更多](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08/164P221273.jpg)
舉個例子,在很多國際沖突之中,沖突各方其實都各有各的理由,也各有各的不光彩行為。如果一個專家圍繞這場沖突做出點評,無論他是支持哪一方,也無論他有沒有表明立場,都會被一部分人支持,被另一部分人批評甚至謾罵。互聯網上的很多聽眾,都是只看立場,不問是非。只要你的立場和他不一樣,那就成為攻擊的理由。
再次呼吁廣大網民朋友,多看、多聽、謹慎選擇立場,更不要輕易參與網暴。如果上網能帶來更多的知識、更廣的視野、更深的思考,這才是互聯網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