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平臺的618大戰中,淘寶開始另辟蹊徑。
最近,它盯上企業家IP,搞了個"勇往直前的CEO"項目,推出直播全托管服務,試圖把更多大佬拉入淘寶直播間。
不難看出,“CEO兼職做網紅”這波流量,淘寶直播也想蹭。
1
該說不說,常年隱身幕后的高層們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變成預備主播。
尤其是雷軍憑借個人IP帶火小米SU7后,企業家兼職當網紅就成為“風口上的豬”,淘寶直播自然也想借這股東風分點流量和交易紅利。
為了把大佬從董事會拉到直播間,淘寶這次下血本,開啟全托管模式。簡而言之,就是“擰包入住”,極大降低企業家的入局門檻。
阿里的計劃里是,最好能通過打造CEO個人IP,帶動平臺IP,淘寶就靠直播帶貨這個環節參與其中。
乍一看好像是“做夢”,但從貢獻增量和分散風險角度來看,若阿里能用全托管模式降低大人在淘寶的啟動成本,那這個選項就很有吸引力。
況且,傳統三大電商平臺里,拼多多和京東的直播帶貨體量并不夠看,所以企業家做出IP后能選的大概率還是淘寶。
可見,下場做全托管是充分發揮淘寶直播的優勢。不過,該模式意味著平臺需要完成幕后所有工作,人力物力成本可想而知。
2
當然,盯上企業家的不止淘寶一家。
京東,在618期間加強了跟老板們的合作。
據統計,5月31日起,小米、YSL、寶潔、伊利等品牌總裁陸續登上京東直播間。未來還有TCL、方太、全友、芝華仕等品牌總裁空降。
但從目前來看,京東敲定的都是較為頭部的品牌,合作似乎也也限于年中大促期間。
早已布局的抖音,更熱鬧。CEO中的“大流量”董明珠、李斌、雷軍、俞敏洪等,都把內容平臺作為主要陣地。
一方面,明星企業家自帶流量,熟悉互聯網環境,善于制造話題。比如周鴻祎,用一張坐在車頂的照片就攪動了整個北京車展的流量走向。
另一方面,與淘寶直播賣貨的用戶認知不同,以短視頻平臺以內容為主,職能是信息傳播,也就可以當成營銷工具。
3
跟抖音等平臺比,淘寶有個無法回避的劣勢——內容生態的孱弱。
這意味著,天然更擅長內容輸出和品牌宣傳的CEO,很難在淘寶大展拳腳。畢竟,傳統貨架電商的流量匱乏,內容土壤建設也相對滯后。
要實現淘寶的帶貨優勢,非專業主播出身的CEO,很難邁過從IP到成交的路障。
因此,全托管服務背后,也是淘寶直播試圖通過運營,彌補與興趣電商在內容生產上的差異。
抖音或小紅書,不可能做到全托管,因為內容環節在任何時候都無法平臺自己做。
對于淘寶來說,做企業家IP變現的全鏈路運營,挑戰在于能否轉變消費者的固有認知。
傳統貨架電商的直播受眾,大多都以購買為出發點。產品質量、價格區間是首要關注點,至于CEO的內容輸出是不是有趣、能不能打動他們,并不是最關心的。
而對CEO來說,走進直播間就需要莫大的勇氣了。
長城汽車ceo魏建軍直言,面對鏡頭就會緊張,甚至手心會冒汗。奇瑞董事長尹同躍說自己做直播是典型的“被綁架”,被行業綁架,也被手下的這些年輕人綁架。
另外,直播互動的即時性和不可控也是CEO們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哪吒CEO張勇直播翻車就是個很好例子。
總之,淘寶此舉值得一試,但能在高運營成本的情況下堅持多久,就不好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