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有朋友送了我一臺OPPO手機,我決定把它送給我媽。
但在用了一次之后,我放棄了,因為我覺得我媽很難駕馭它。
我想到給我媽換手機是因為有天晚上,她突然給我打電話,說自己的手機太卡。眾所周知,我和我媽的關系屬于相敬如賓的那種,一般沒有急事,彼此是不會聯系的。
單從這點上判斷,她的手機的確已經卡到忍無可忍了。
但她的手機剛買了不到兩年,怎么會卡得沒法用呢?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還是機器的淪喪呢?
為了解開心中的謎團,我開了一個半小時的車,回了趟家。她確實沒有騙我,手機卡得就像卡夫卡的小說一樣。
那天,我花了很長的時間給她清理手機,臨走的時候,她問我:為什么現在的手機會這樣呢?
我想用這期視頻,回答一下她的疑問。
1
我體會到我媽的疑惑,是我第一次打開那臺OPPO手機的時候。
第一次開機,我就被數量巨大的預裝軟件和各種各樣洶涌而來的彈窗震驚了。我相信,這種比紀錄片《野性地球》更加野性的系統,我媽是肯定是駕馭不了的。
打開OPPO應用商店,推薦的多數是游戲和我媽永遠都用不上的軟件。我不小心下劃了一下,馬上就出了一屏信息夾雜著大量推廣。如果你不小心點了一下,你的手機上馬上就被下載了一個“皮皮蝦”,它甚至不需要你同意,只要你不小心碰到了,它就已經在安裝了,你還沒有反應過來它就安裝完成了。
那我就下載一個第三方應用商店唄,但在應用商店里竟然搜不到應用寶。我去應用寶的官網下載了APK文件,等到安裝的時候,系統立刻出來提醒它存在風險,說“未經安全審核”,我堅持要安裝,要點“授權本次安裝”。但我想,其他人一般就被嚇住了,不像我這么軸。
我終于知道我媽的手機上那些奇奇怪怪的軟件是怎么來的了,別說是我媽,我都駕馭不了這臺手機。
我很早就用過安卓手機,以前的手機不是這樣的。
我上大學的時候,正好趕上了功能機到智能機的時代轉折。
大三的時候,我把自己的手機從諾基亞換成了中興,那臺性能不算優異、用戶體驗相當卡夫卡的中興手機,是我的第一臺智能手機。那時候,蘋果已經推出了跨時代的iPhone,HTC和三星橫掃安卓世界。
我選擇中興,除了期待國貨中興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那是我唯一買得起的智能手機。即使廉價,但當時的手機也沒有現在這么復雜。
安卓系統有很多新鮮的玩法,比如,用刷機軟件刷機,從應用商店下載最新的APP。
2
那時候,手機廠商還沒有內置的應用商店,我一般去豌豆莢下東西。
豌豆莢是李開復創新工場首批孵化的項目,成立于2010年,是國內最早做安卓應用分發的公司。
在當時還略顯粗糙的移動互聯網行業,豌豆莢以清新的設計廣受好評。在很長一段時間,它和91助手、360手機助手、應用寶一起組成了中國應用商店的第一梯隊。
那是第三方應用商店的黃金時代,在手機廠商無暇他顧的年代,第三方應用商店完善了草莽時代的用戶體驗。
黃金時代的巔峰出現在2013年,那年,百度宣布以創紀錄的19億美元收購了91無線,這是一個高到出人意料的價格。有媒體測算,這個價格相當于91母公司網龍115個季度的收入。
當時,今日頭條的估值還不到5億美元。
但百度覺得值。
那時,移動互聯網依然混沌,但所有人都看到了它未來巨大的可能性。巨頭們在焦慮中混戰,爭奪一張通往彼岸的“船票”。
彼時彼刻,應用商店被認為是船票之一,因為它是APP分發的流量入口。在PC時代吃盡流量入口紅利的百度,尤其篤信這一點。
雷總說:站在風口,豬也會飛起來。
在那個年代,應用商店正站在風口。
在宣布收購91無線兩周之后,百度投資部的負責人也找到豌豆莢談收購,但被拒絕了,因為豌豆莢還有做移動內容入口的大夢想。據說,阿里曾出價15億美元,也被拒絕了。
但僅僅三年之后的2016年,豌豆莢就賣給了阿里,價格斷崖式降到了2億美元。
又過了四年,百度宣布91和安卓市場渠道下線,統一整合成了百度手機助手。當年花了那么多的錢,基本打了水漂。
2
為什么短短三年,第三方應用商店就從時代的風口變成了失落的伙伴呢?
因為這個長坡厚雪的優質市場,吸引了手機廠商的目光。
我之前的片子里就介紹過,蘋果稅、渠道服這些躺著掙錢的買賣,本質上都是應用商店賺錢的路子。在更加草莽的年代,應用商店和游戲廠商分成比例曾經到達過夸張的9:1,這是個讓蘋果看了都要流淚的比例。
除了抽成之外,國內的應用商店還可以大張旗鼓地賣推廣位。
手機廠商們并不諱言這一點。
2018年上市前夕,小米在香港路演,雷軍說了這么一段話:
小米是同時能做電商、硬件和互聯網的全能型公司。也就是說,小米通過互聯網增強用戶體驗,同時為手機、硬件和電商帶來流量,進行變現,其主要利潤來自于互聯網。
所以,雷軍當時認為港交所給小米的估值太低了,小米的估值應該是“騰訊乘蘋果”。
小米模式的本質其實就是互聯網的打法,低價占領市場,然后再靠互聯網服務長期收租。小米手機看似微利,但手機背后的互聯網服務利潤率并不低。
根據小米集團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智能手機部分的毛利率是14.8%,而互聯網服務部分的毛利率高達74.2%。
正是由于毛利率高,互聯網服務這個板塊長時間都是小米利潤的主要貢獻者。
與其他互聯網服務相比,手機廠商最簡單的操作就是廣告和應用商店。
前者是最簡單的買賣,作為手機廠商,可以讓廣告出現在手機的任何地方,隨時推送,渠道穩定,躺著掙錢。
我前面說的OPPO手機上無處不在的廣告,就驗證了這一點。
應用商店則掌握了APP的分發權,除了收取廣告費之外。針對利潤較高的游戲行業,手機廠商們還發明了渠道服這一核心科技,分成動輒就是50%。
理論上來講,如果用戶足夠多,即使賣手機不掙錢,但通過細致經營這些手機用戶,也可以掙大錢。
小米、OPPO并非個例,我國的大多數手機廠商都走的都是這條路。
3
當手機廠商親自下場做應用商店的時候,留給第三方應用商店的空間就很小了。
當你想繞開手機廠商內置的應用商店時,它會有各種各樣的辦法阻攔你、恐嚇你甚至直接替換安裝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