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人工智能已成為引領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產生活。人工智能賦能教育發展,教育行業也正經歷著革新。在這個“人機共智”時代,如何引導青少年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教育領域的熱議話題。
近日,由中國科協青少年科技中心、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共同編寫的“2024年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實踐活動指南”正式發布。
邁向AI時代,科技創新活動助力“人機共智”
早在2017年,國務院印發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就提出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2022年,教育部印發《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將人工智能作為課程內容。
在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智能教育中心AI科創教育顧問、浙江省特級教師謝作如看來,人工智能很快會成為繼計算機、互聯網、開源硬件與物聯網之后,青少年最重要的學習助手,青少年需要開展融合了人工智能技術的科技創新實踐。謝作如指出,讓學生和老師更多地體驗與使用人工智能產品與工具,是學習人工智能的最佳途徑。當他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身體驗到人工智能的實用性時,就會自然而然地開始思考如何更好地駕馭和理解這項技術。
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實踐活動是一項面向青少年普及推廣人工智能相關知識和技能、培育智能思想和思維、增強智能創新意識和能力的公益性活動。活動以“與AI共創未來”為主題,以平臺課程與工具資源為支撐,鼓勵青少年在真實的情境中深入學習最新的人工智能科技,引導青少年在AI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深入思考如何學習、應具備何種能力,才能實現“人機共智”,促進人類社會智能、協調、和諧的發展。
為幫助教師和學生更好地理解活動內容設計,了解參與方式和主辦單位提供的線上教育資源,開展線上學習和創新實踐,“2024年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實踐活動指南”從活動內容、作品要求、評價標準與活動案例等方面進行詳細解讀,為全國中小學校科技教師和青少年創新開展人工智能科技實踐活動提供參考。
解密AI科技,實踐應用提升學生科學素養
上海交通大學電院清源研究院長聘教軌副教授、生成式人工智能研究組負責人劉鵬飛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在當下硅基智能(AI)發展如此之快的情況下,如何能保證碳基智能(人類)的主體性?劉鵬飛表示,這本質上是一個人工智能+教育的問題,在與AI的競賽中,人類的教育應該做到如下導向:善于思辨、具備批判性思維,培養原創思維、想象力、同理心,具備遠見和技術史觀,并且要終身學習。另外,要確保AI系統的目標和行為方式與人類的價值觀和倫理標準保持一致,以人為本、技術向善,做到“超級對齊”。
華東師范大學的李鋒教授也關注到了人工智能發展對教育產生的影響,他指出,人工智能素養教育不能等同于人工智能知識的積累,而是要“活化”知識,培養學生能夠根據需要來應用人工智能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人工智能核心素養就是要化知識為素養,加強課程內容與實踐活動的結合。
與這一教育理念相呼應,2024年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實踐活動設置了四個入門由“易”到“難”的適合青少年的人工智能創新實踐活動主題:AI藝術生成、AI交互設計、AI工程實踐和AI算法挑戰。這些活動通過整合文生圖、創意積木、python編程、開源硬件等工具,提供了豐富的AI課程資源和體驗與創作的學習機會。
在AI藝術生成活動中,學生們圍繞“我們的科學文化社團”這一主題,利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進行藝術創作,設計科技文化社團宣傳海報。在AI交互設計活動中,學生將以“我們的節日”為主題,融合AI技術與圖形化編程,創意設計有趣的交互作品,慶祝我們的節日或值得紀念的時光。AI工程實踐活動中,鼓勵學生以“人機共智”為主題,運用AI技術進行工程作品創新實踐,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AI算法挑戰活動中,聚焦于通過優化算法提高AI模型訓練效果,提升中國傳統健身功法“五禽戲”動作識別的精度。
同時,活動還設置了教師AI創新教學案例征集活動,以“人工智能和科技創新”為主題,面向校內外科技教育工作者征集項目式教學活動案例,鼓勵教師嘗試跨學科教學。該活動不僅有助于培育和凝練人工智能的教學成果,還能有效促進不同區域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和資源共享,從而推動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實踐活動,正為學生們搭建了一個深入體驗人工智能科技的平臺。通過學習實踐,學生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人工智能技術,為未來用AI技術將創想變為現實做好準備。
跨越數字鴻溝,推動教育資源均衡普惠發展
每一次新技術的涌現都孕育著新的發展契機,然而,若在技術推廣過程中忽視發展的均衡性,那么“數字鴻溝”將會進一步加劇經濟欠發達地區與發達地區之間的發展差距。
為了讓每一個孩子都有機會接觸前沿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降低參與門檻和設置不同難度梯度的內容,讓無論是來自東部沿海城市還是中西部地區、甚至是偏遠地區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活動內容方向。
來自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康巴什區實驗小學的信息科技教師董瑩坦言,“其實我們西部地區相對東部地區,在這些前沿科技上學習差很多。我希望我所有的這些孩子們都通過學習,在未來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真正成為祖國的建設者。”
為了幫助師生更好地參與活動,活動指南不僅介紹了活動參與方式、作品要求和評價標準,每個活動主題還提供了多個活動案例,為師生們提供了“腳手架”式實操指導,幫助他們更快速地創作作品。
目前,活動已于6月1日開始報名。截至9月30日,學生可以學習活動指南,參加公益培訓活動,在線學習實踐并提交設計作品。11月中下旬將遴選出優秀作品并頒發證書,部分優秀作品還將受邀參加在江蘇舉辦的全國青少年人工智能創新實踐交流展示會進行集中展示。期待更多的青少年能夠參與到這場與AI盛會中來,探索人工智能的奧秘,共創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