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18正在進行中,對不少想網購3C產品的消費者來說,京東是首要的選擇。一直以來,京東看家的本事之一就是把3C產品的價格干下來。但怎么干下來是門兒學問。為此京東在多年前甚至試過“偷著賣”——
618的前身,叫做“月黑風高”。在電商洪荒初開的年代,京東每年店慶都會選一天深夜搞限時秒殺,用打游擊的方式給消費者帶來極致低價。
但電商發展到2024年,二十多年過去,京東把價格干下來的手段,早就有了質的飛躍。
今天的京東賣手機,前臺展示的銷量常常以十萬臺計,偶爾以百萬臺計。就算一臺手機賣1000元,十萬臺也得投入1億元采購。一個品類上百個單品,隨隨便便就是上百億人民幣的資金量級。
這種合作被京東3C數碼稱為“戰略大單”模式,顧名思義,就是京東和廠商針對一批“明星單品”進行深度戰略合作,通過超大體量操盤實現一個簡單粗暴的目標:量大管飽,低價還得體驗好。
這其中既有當下熱銷的旗艦手機、筆記本、平板,也有新潮的開放式耳機、4K投影、智能健康手表等品類。
![一款筆記本承諾億級銷額,京東真能做得到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15/22161111b0.png)
放在平時,“戰略大單”就已經頗有攪動風云的能量,到了618這樣的大促節點,驚人龐大的資源和資金投入,更讓京東正在發生的故事有種額外的波瀾壯闊,甚至是驚心動魄:
我見過最多的戰略大單,是京東對廠商一口氣承諾了超過100萬臺某型號手機的銷售,這是許多線下店鋪十年都賣不出去的量。
任誰看了這個數字,都得懷疑一句——真能賣的完嗎?
![一款筆記本承諾億級銷額,京東真能做得到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15/221613M581.jpg)
教科書般的降本增效
在京東618公布的3C超級爆品熱賣榜單上,小米和聯想占據了重要的位置,二者都是京東“戰略大單”的重要合作方。兩家公司都在今年上半年和京東簽訂了未來三年的銷售目標。
聯想和京東定下的是未來三年達成1200億,平均到每年也要有400億人民幣,已經將近聯想2023/2024財年大中華區總營收的一半。而小米和京東未來三年的戰略合作目標,則是2000億,平均每年要賣將近700億,超過了2023年小米年銷售額的四分之一。
而怎么賣出這個金額,很大程度上要看“戰略大單”的了。
在很多單品上,雙方會共同制定一個都能接受的商品價格,來達成“銷售承諾”,比如:如果你給我1000元/臺的價格,618期間我能幫你賣掉20萬臺;如果再降一點,從上市到停產,我就能幫你賣掉100萬臺。
![一款筆記本承諾億級銷額,京東真能做得到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15/221613Fa2.jpg)
![一款筆記本承諾億級銷額,京東真能做得到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15/221613M113.jpg)
小米、聯想和京東戰略合作的簽約儀式
規模意味確定性,確定性意味著健康的庫存和現金流,而庫存與現金流是所有消費品的生命線。
手機產業甚至尤為依賴這條生命線,因為這個行業迭代實在是太快了,哪怕只是某個零件的庫存積壓,都有可能給廠商帶來巨額損失。
而京東3C數碼的“戰略大單”,就是能讓所有環節都變快:東西賣得更快,廠商回款更快,庫存周轉更快,甚至新品的研發都能變得更快。這種模式是對京東供應鏈能力的極致體現。
小米去年有款產品叫做Redmi Note 12T Pro,在2023年中時,銷售周期預計15個月。全渠道平均月銷量還不足10萬臺。小米一度預估Redmi Note 12T Pro的周轉天數可能超過100天,這個數據遠高于行業內健康的周轉天數。
但在和京東合作之后,Redmi Note 12T Pro的出貨速度迅速爬升,在高峰期的今年2月,一個月就賣了12萬臺,超過了之前全渠道的總和。預期中百萬臺量級的產品,10個月就基本賣完了,提前5個月完成任務。
——所以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個問題:賣的完嗎?
答案是:不僅賣的完,而且能夠高質量地提前賣完。
高質量的典型體現,是幫助廠商實現了快速的出貨與周轉。
![一款筆記本承諾億級銷額,京東真能做得到嗎?](http://www.1jiwang.com/uploads/image/2024/0615/2216132S9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