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時間1月19日,波黑維謝格拉德,成噸垃圾被傾倒在管理不善的河邊垃圾填埋場,或倒入流經三個國家的水道,最終在德里納河的垃圾屏障后堆積起來。
3月30日,是“國際零廢物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視頻致辭,呼吁國際社會采取行動,共同應對廢棄物危機。
“我們的星球正在被垃圾的洪流所淹沒。”古特雷斯說,每年產生的城市固體廢棄物超過20億噸,這對地球的氣候、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了災難性后果。廢棄物的分解不僅向大氣中釋放導致地球變暖的溫室氣體,還污染了水和土壤,引發疾病甚至死亡。
詳情點擊>>
“地球正在被垃圾淹沒” 古特雷斯呼吁采取行動
十二屆浙江省政協副主席周國輝:
3月30日的“國際零廢物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表措辭沉重的視頻講話,呼吁國際社會采取行動,共同應對廢棄物危機。
地球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廢棄物危機,大量使用并被丟棄的塑料是主要的零廢物。這確實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塑料垃圾在自然環境中分解速度極慢,不僅破壞了自然景觀,而且污染了土壤和水源,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嚴重影響。拯救地球,需要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中國政府在限塑方面采取有許多措施,但從實效看,還不能樂觀,需要持續努力。現在,海灘和海洋的塑料垃圾隨處可見,觸目驚心,需要進一步創新思路。
浙江在全國率先推行的城鄉垃圾分類和數字浙江建設中涌現的臺州“海洋云倉”項目,因為其創新性的理念、路徑和實效,去年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為全球垃圾治理,特別是海洋塑料廢棄物的治理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上屆省政協持續五年開展垃圾分類民主監督,我有幸參與和分管,曾于2014年第一次考察當時還是初創期的“海洋云倉”,就是后來的“藍色循環”,頗讓人興奮。兩年后再次實地考察,其發展和成效讓人刮目相看。我認為這是企業創造的基于市場機制、依托數字技術的塑料垃圾收集和治理模式,很有發展前景,在民主監督報告中特別向省政府和有關方面推薦。省市領導和國家有關部門對此高度重視,作為數字浙江建設的一個標志性案例,并力薦為“地球衛士獎”。這是浙江繼“千萬工程”“螞蟻森林”項目后再次收獲聯合國最高級別環保榮譽。我一直關注其后續發展,能否從“盆景”變成“風景”,乃至“勝景”?
“藍色循環”項目的核心在于建立了一個全面、高效的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體系。這一體系包括垃圾收集、資源利用以及國際化認證增值等多個環節,形成了一個閉環式的治理模式。通過市場化手段激勵各方參與,實現了海洋塑料廢棄物的有效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具體來說,在幾個方面提供了有益的經驗:
其一,項目強調源頭治理的重要性。通過加強漁船含油污水、廢礦物油、生活污水等水污染物的減量化、節約化、安全化回收處置,從源頭上減少了海洋塑料垃圾的產生。這不僅降低了治理成本,而且提高了治理效果。
其二,項目充分利用物聯網、區塊鏈等先進技術,實現了海洋塑料廢棄物的全過程可視化追溯。這不僅提高了治理的透明度,也增強了公眾的參與感和信任度。通過讓更多人了解和支持這一項目,形成了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其三,項目注重資源化利用和經濟效益的提升。通過將收集到的海洋塑料廢棄物進行高值化資源利用,不僅減少了垃圾對環境的壓力,還創造了經濟價值。這種“變廢為寶”的做法既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也符合市場經濟的規律。
其四,項目堅持社會化的廣泛參與,讓沿海周邊的農漁民,通過收集塑料垃圾,得到經濟收益,既調動社會的參與積極性,也有利于促進共富。
其五,項目還注重了國際化合作和認證增值。通過與國際組織和其他國家開展合作,共同推動海洋塑料廢棄物的治理工作,形成了全球性的合力。同時,通過國際認證和增值服務,提高了項目的國際影響力和認可度。
這樣一個符合發展趨勢、基于科技創新、來自民間并為國家和聯合國認可的治理經驗和智慧,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研究和推廣,當然要遵循市場規律和公平競爭原則。
“藍色循環”項目是國際零廢治理的中國方案。它的最重要啟示是,政府、公眾和企業的共同合作,乃推動全球海洋塑料廢棄物治理的必由之路。中國這方面有獨特的政治和制度優勢,要充分發揮好,以便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國方案,促進人類共同治理和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