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父親節。同時,618大促也還在如火如荼進行中。“雙節”疊加,你買買買了嗎?
“大促了快一個月了,正式的日子還沒到!”作為年中營銷最重要的節點之一,618是商家、達人、機構、服務商全年布局的關鍵“發力點”之一。而今年,618大促早在5月就已拉開帷幕。
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紛紛官宣取消預售制。這也意味著,參與今年大促的消費者在購買心儀商品時可以“即買即得”,無需再等到預售期結束。與此同時,拉得更長的促銷時間,也讓不少消費者直呼“無感了”。
走到第16個年頭,今年618機制有什么變化?給商家和消費者帶來什么影響?
長時間“大促”增加疲憊感
能否帶來銷量的增長?
“買的30多單商品都到了而且已經拆開用了,618還沒結束。”今年,準媽媽黃小姐買了大量母嬰用品,“大品牌的嬰兒車、安全座椅在618購買價格還是很劃算,安全座椅比原價節省了2000多塊錢。取消預售之后收到貨的時間也很快、很方便。”
今年,天貓、小紅書、快手等平臺都選擇了拉長大促時間。其中,快手的618大促時間更是足足維持42天之久,成為“史上最長”。
與之相比,2023年,抖音促銷活動從5月25日開始,比今年少一天;快手2023年618大促活動為期一個月,也比今年短。
拉長的大促時間讓部分消費者感到“疲憊”。“大促了一個月,正日子還沒到,而且部分商品價格感覺和平時沒啥區別了。”不少消費者在社交平臺發帖稱今年618時間太長,心儀的商品價格不停在變,導致自己“下了單又退,退了又要下單”,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煩。
消費者的疲倦也讓商家對大促活動滿心憂慮。有女裝商家表示,雖然今年618大促活動時間變長,但消費者下單比以往更加謹慎,實際銷售情況并不樂觀。“今年平臺推出了強制運費險服務,我們的成本出現上漲。再加上服裝類商品退貨率較高等原因,這次大促我們的經營情況不太理想”。
不難發現,低價依然是今年618大促的關鍵詞,也是電商平臺重點發力的方向。但由于日常促銷活動幾乎每天都在發生,加之直播興起、拼多多“把價格打下來”等一系列活動,越來越多品牌商家認為大促節點“并無太多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