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龍華工業軟件云工程應用創新中心啟動暨鴻蒙產業園揭牌活動舉行。工業軟件領軍企業、智造旗艦企業的代表嘉賓齊聚一堂,搶抓機遇,前瞻未來,共話發展新質生產力路徑。
深圳市特色軟件產業名園、深圳市鴻蒙原生應用特色產業園、鴻蒙生態(龍華)創新中心揭牌。
龍華區委書記王衛,深圳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肖祖平,龍華區領導藍濤、徐志斌,華為公司高級副總裁、戰略研究院副院長張順茂,華為云全球生態部總裁康寧以及華為深圳政企總經理盛凱等出席本次活動。龍華區將與華為攜手,共同為深圳市及龍華區工業軟件行業發展賦能,構建市、區兩級優良發展業態。
深圳市龍華區鴻蒙生態園、深圳北軟件產業基地、一帶一路陽光化貿易平臺揭牌。
在全球數字化高速發展的當下,深圳搶抓先機,超前布局,不斷出臺相應政策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肖祖平在開場致辭中指出,龍華工業軟件云工程應用創新中心和鴻蒙產業園的建設,將進一步推動工業軟件企業與工業企業的對接合作,以鴻蒙產業為突破口,推進重點領域關鍵軟件的系統性突破,加強工業軟件的推廣應用,深化制造業與工業軟件的融合,加快賦能制造業數字化的轉型升級。
作為深圳市傳統的制造業大區、數字經濟產業大區,龍華始終堅持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關鍵任務,大力支持軟件產業發展。王衛在致辭中強調,龍華區緊抓工業軟件和鴻蒙產業的機遇,一是要大力發展工業軟件,將其作為龍華區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工業大區向工業強區轉變的重要助推器和發力點;二是要繼續與華為等優秀企業同向發力,打造一系列項目和平臺,形成政企合作典范;三是要發揮正式啟用和揭牌的創新中心和鴻蒙產業園的平臺性功能,為鴻蒙生態企業提供產業空間、培育開發者和提供專業服務,進一步拓展、豐富鴻蒙生態,為龍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添新動能。
制造業智能化發展、數智化轉型關鍵在于技術創新。華為深耕行業三十余年,憑借多年的技術創新經驗,一直在行業領域保持活力與動力。張順茂在致辭中指出,在技術賦能領域,華為將充分開放自身應用以及創新實踐經驗,加持龍華工業軟件云工程應用創新中心,為龍華區企業提供高效數字化轉型賦能。在人才培養方面,華為將繼續組織開展“高精尖端”人才培養;在產業生態方面,華為也將繼續發揮產業集群效應,不斷創造工業軟件產業生態圈。
在與會嘉賓的見證下,龍華工業軟件云工程應用創新中心正式啟動。該創新中心由龍華區人民政府與華為公司共同建設,旨在充分發揮深圳和龍華區的政策優勢,結合華為的品牌、技術及生態資源優勢,加速推進制造企業與工業軟件企業疊加高質發展效應,助力本地區制造業產能升級、業務升級。
深圳市特色軟件產業名園、深圳市鴻蒙原生應用特色產業園、鴻蒙生態(龍華)創新中心、深圳市龍華區鴻蒙生態園、深圳北軟件產業基地、一帶一路陽光化貿易平臺也在會上同步揭牌。軟件名園和鴻蒙產業園的建設,成功發揮引領示范作用,6家鴻蒙生態伙伴意向落地龍華,并在會上成功簽約,園區初現規模,龍華區智能制造生態更上一層樓。
深圳市龍華區鴻蒙生態園、深圳北軟件產業基地企業展廳。
為表彰優秀企業,現場還發布了2023年龍華區數字化轉型優秀成果,樹立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標桿。8家工業企業榮獲2024年龍華區“智造”旗艦企業稱號,獲獎的優秀企業將充分發揮示范帶頭作用,持續推進行業高速發展。
【延伸閱讀】
培育本土龍頭企業 激發新質生產力
鴻蒙生態企業簽約落地龍華。
企業如何抓住機遇,緊跟政策步伐搶灘數智化高地,加速推進數智化創新發展,是當日活動的重點之一。在活動“啟航·產業新生”環節中,政企相關負責人分別進行政策解讀和主題分享,為在場嘉賓帶來一場數智化發展“盛宴”。
針對企業關心的扶持政策,區工信局相關負責人為在場嘉賓與媒體詳細梳理了龍華區工業軟件及鴻蒙產業政策。該負責人從區情簡介、產業規劃和惠企政策三個方面,介紹了龍華區為促進軟件產業發展出臺的軟件企業培育、產業空間扶持、數字化轉型、人才引培、金融支持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展示了龍華區在匯聚軟件產業資源、加速軟件產業發展方面的堅實基礎和無限潛力,向與會嘉賓描繪了一幅以軟件為引擎,鴻蒙生態引領未來的發展藍圖。廣東省核心軟件攻關工程委員會試點應用監督組相關負責人進行ZHGC試點應用政策介紹。
龍華工業軟件云工程應用創新中心CTO劉顏文、大騰智能副總裁馮裴樂等行業專家,分別圍繞“共建新一代工業軟件體系,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產品”和“加速制造革新,共創數字化未來”主題,結合企業自身發展情況進行詳細分析。鴻蒙生態服務公司總經理杜金彪在分享中透露,未來鴻蒙生態(龍華)創新中心將通過一系列創新舉措和資源整合,進一步提升龍華區在智能制造和數字經濟領域的影響力,助力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記者獲悉,龍華區將錨定發展新質生產力目標,夯實傳統制造業和數字經濟產業基礎,大力支持工業軟件、信創產業賦能產業智能升級。而華為也將持續跟隨政策的步伐,發揮在工業軟件方面的實踐經驗,在軟件產業集聚、核心產品扶持等方面精耕細作,建立和提升技術創新體系,培育本土龍頭企業,激發新質生產力,推進軟件產業與先進制造業的深度融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