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理想汽車公布了2024年Q2的財報。
財報信息顯示,理想汽車依舊是新勢力中當之無愧的銷量冠軍,Q2新車交付達108581輛,同比增長25.5%。和上一個季度相比,理想汽車的銷量增長了35.1%。
銷量增長,受益的就是營收,理想汽車二季度總營收達到316.78億元,同比增長10.6%,環比增長23.6%,在新勢力中依舊是相當亮眼的存在。
這樣的成績離不開理想汽車穩健的步調和精準的產品定義,能做到新勢力名列前茅的位置,實現正向營收,似乎也不是很奇怪的事情。但相比之下,外界似乎還是更加關心,經歷了MEGA的開局不利之后,理想汽車如何調整接下來的純電產品線。
而在第二季度業績會上,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透露了更多信息:明年上半年將發布全新純電產品。他表示對此很有信心,希望兩年內理想汽車進入高端純電第一梯隊。
經歷了MEGA的初戰失利,李想痛定思痛,決定延后純電產品的上市計劃,這次對純電車的預期顯然克制了一些,那么重振旗鼓的理想純電能成功嗎?
理想純電不想重蹈Mega覆轍
在業績會上,李想坦然表示,目前理想純電車型正面臨兩個問題,一個是產品造型設計,一個是超充站的覆蓋。
李想沒有透露理想純電車型接下來的改進方向有哪些,小通猜測大框架不會再做大幅度的改變或重做,據悉李想本人的意思還是專注于設計原創度上,整體依舊會維持流線感造型,只不過相比于MEGA來說沒那么激進,改進的方向或許還是維持產品外觀的獨特性和實用性。
MEGA的設計理念十分前沿,理想汽車在設計的時候將風阻系數放在了最優先的位置,風阻系數的降低對純電車的續航能力有一定助益,但就像低風阻輪轂一樣,雖然有實際意義,但造型設計脫離主流審美,并不一定受歡迎。
理想的純電SUV算不上是L系列的“鏡像”,造型受風阻系數的影響依舊不小,不像MEGA那般極致,但對主流審美還是有一定的沖擊。另外MEGA的內飾設計和L系列還是太過雷同,給不了人什么驚喜,一定程度上也拉低了市場的期待值。
結合近段時間的路測圖,理想純電車型(代號M)系列的外觀與MEGA仍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前艙到前擋風玻璃的過渡上多了一些轉折,有點類似于已經停產的奔馳R級,可見風阻系數方面的表現依舊優秀。
高壓純電技術和可行性也在MEGA上已經得到了驗證,也就是說,理想的純電產品的三電系統已經處于十分成熟的階段。
純電車型的話題最重要說回補能設施上,早期新能源車型普及難,市場接受度低,可以把很大一部分因素歸咎到充電設施上。單論理想MEGA本身其實不錯,三電系統扎實,各方面符合家用調性,5C快充的體驗優秀,但問題就出在充電樁的覆蓋上。
截至2024年8月25日,理想超充網絡在全國已有730座理想超充站、3416根理想充電樁,超充站覆蓋27個省份、155個城市。李想認為,理想純電產品的交付節點,應該是當國內理想超充站達到2000個的時候。
國內的補能設施覆蓋事實上已經不同往日,找充電站沒有以前那么難,但從分布來看,多數充電樁的充電倍率只有2C,2C以上的超充樁其實只占極少數,也就導致MEGA宣傳的超快充賣點沒有很好地發揮出來。
所以,李想給出的2000個充電站目標,大概只是滿足理想純電投放到市場的一個相對理想的基線。
如果按照李想的計劃,解決了造型和充電站之后,理想純電產品就可以有序推進了。此外,理想汽車也在智能駕駛和銷售渠道上加大了投入。
先說智能駕駛,理想今年7月推送無圖NOA,實現了“全國都能開”。理想總裁馬東會在業績會上表示,理想用戶對智駕的接受度在提升,30萬元以上車型,有70%以上的訂單都是支持城區NOA的版本。預計到9月份,理想的VLM+E2E自動駕駛架構會進行更大規模的用戶測試。
至于銷售渠道,理想汽車的計劃是增加門店擺放車型的數量,加強智駕的宣傳,以此增加車型的曝光和智駕車型的訂單量,應該都是為接下來純電產品做準備。畢竟目前來看,部分理想的線下體驗中心,車型展示并不完全,有的展廳也缺少MEGA樣車,既然要純電增程兩手抓,兩種車型都要擁有足夠的曝光才行。
種種跡象也表明,理想汽車從MEGA失利中獲得了經驗,用行動“重新出發”,對市場需求有更明確的預期,長期來看,純電還會是理想重注的賽道。
混動當道,理想純電為何“逆流而上”?
新能源時代,理想汽車借助增程式這一條特殊路徑以及精準的家用車定義,走上了成功的道路,開拓了“冰箱沙發大彩電”的先河。許多車企看到了理想的成功,紛紛靠攏學習。
不少新勢力品牌也在摸索市場的過程中發現,高端純電車型價格高,用戶對補能和續航的焦慮遠未消解,大多數高端純電產品都被消費者拒之門外。失利的高端純電并非只有理想MEGA,許多高價位的電車也不見得多好賣。放眼全球,純電動產品的需求都在降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