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時代,萬物可期,未來可期,萬物可生。”9月13日,IEEE Fellow、騰訊杰出科學家、騰訊混元大模型技術負責人劉威在2024外灘新媒體年會上發表《生成式AI的發展與騰訊混元大模型的實踐》的主旨演講。該活動由上海報業集團澎湃新聞主辦,今年年會的主題為“擁抱系統性變革”。
劉威介紹了生成式AI的發展歷程。他指出,生成式AI的系統性變革至少包含三個維度,即方法論的變革、運算模式的變革和算力的變革。
“為什么要把大模型越搞越大,就是希望它做越來越多的任務,無論是多模態、單模態,聽說讀寫、具身智能。”在劉威看來,由于整個方法論范式的改變,從單任務變成了多任務、從單模態變成多模態,多網絡變成了一個大網絡,這便是系統性的革新。
生成式AI已來,它又將走向何方。劉威認為,進入到生成式AI下半場,AI不止是去做語言、視頻、圖片的合成,還應該有更廣闊的應用,尤其是在科學領域,未來的AI或許可以幫助人類生成新的材料分子和配方。
劉威認為,另一個趨勢,是大模型通過自博弈的強化學習掌握了自動升級的鑰匙。只要按下開始鍵,無需人工干預,就能夠實現升級迭代。
在劉威看來,生成式AI發展的第三個方向是做代碼助手,以此替代很多底層的編程任務,讓冗余信息的代碼處理實現AI化。
“大模型突破了數字世界的束縛,也要影響現實世界。”劉威介紹,還有兩個公認的新應用方向是“端測模型”和具身智能機器人,它們可以實現人機協同、人機共生。在不久的將來,打開手機用語音便可以召喚家里的智能設備,幫助人們完成非常復雜的任務。
去年9月,騰訊混元大模型上線。劉威介紹,前不久騰訊又發布了最新的混元大模型MoE,目前已經涵蓋了輕量版到中版,并且輕量版在騰訊云上完全免費。為突破某些國家的算力封鎖,騰訊的大模型始終堅持自研路線,從訓練到推理以及集群建設都堅持獨立自主。
“對于生成式AI的應用,騰訊推進也很迅速,現在有700多項產品和業務介入了騰訊混元大模型的能力,有很多是輕量模型,尤其是騰訊新聞、微信、騰訊會議、企業微信等。”劉威表示。
在劉威看來,主流媒體應該積極擁抱生成式AI,讓 先進技術成為行業變革新引擎。他在演講中介紹,在新聞的生產過程中,騰訊AI模型已經與央媒和澎湃新聞等媒體進行了合作,用AI提高新聞稿件審核檢校的效率,在幾秒鐘內便可以完成幾十萬字的審核檢校;使用騰訊AI工具幫助媒體剪輯、生成的視頻也在互聯網上收獲了廣大用戶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