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是電車“卷土重來”?還是油車“永不落幕”?歷史早就已經給出了我們答案。回顧歷史人類與電車和油車共處到今天算起來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時間了。有句古話叫:“縱橫不出方圓,萬變不離其宗”,歷史始終是一直圍繞著人類的進步在不停轉動,或許我們不難發現曾經發生過的事將來一定在某一個時期還會發生同樣的事情,我們回顧歷史,現在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電車和油車的由來,更新迭代地發展就能印證這個說法,一切都是有規律可循的。
所以說歷史既是過去的總結,也可以預知我們將來可能走向何方。
看看如今多元化的汽車市場,關于電車和油車地位間的爭奪,幾乎每天都在上演著,電車被看成其實就不是什么清潔能源,特別是西方國家根本看不好來勢洶洶的電動化時代。可是歷史的再次輪回,電車取代燃油車已經是勢不可擋的事情了。
據史料記載100年前,汽車發展最早期的時候,燃油車也是被人嫌棄的,都一致認為燃油車不可能發展得起來的。19世紀末,汽車的數量很大一部分都是使用蒸汽汽車居多,其次是電動汽車,燃油車在保有量上只占很少份額。從歷史中我們了解到電車在一段時期可是曾經輝煌過的,相比于其他 兩種汽車,電車的各種表現更勝一籌,因為當時人們覺得蒸汽汽車在行駛了一段路程后,必須要停下來加水,使用起來特別麻煩,你想想萬一哪天你出門忘記帶水了,車走不動了,又找不到水的時候,你有何感想?
還有就是很不習慣燃油發動機啟動必須用力搖動車把,運轉時發出轟隆隆的嘈雜聲,還排出難聞的尾氣;電車不僅安靜而且環保,那時的人們對電車的喜愛,能開上一輛電車當時就是富人貴族的象征,靜音而高效,無需燃燒石油,不排放有害氣體,當時的銷量可謂遙遙領先,是當時最理想的交通工具之一,似乎預示著一個全新的交通時代即將到來。
然而,這股潮流并沒有持續太久,電車的輝煌逐漸褪去,油車開始占據主導地位。1912年,人們對原本笨拙無比的燃油車讓人們進行了改革,首先將原來費力的搖車把手進行了簡單的改裝,從而使燃油車的啟動變得非常輕松,但是那時美國的電費突然間上漲高達20美分一度電,很多普通老百姓根本消費不起,然而油價卻相當便宜,1升油只需要1.5美分,只有電車的十分之一左右,很多人重新把目光轉到了出行成本更低的燃油車身上,燃油車的價格也很親民。
福特發明的T型車售價只600美元,直接給了電車毀滅性打擊,畢竟當時隨時可以找到加油站,沒有續航方面的焦慮,動力比電車強。電車各項技術在當時是無法與燃油車抗衡的,平民老百姓即使買得起也用不起,油車自然成了千家萬戶的首選。就這樣電車沉寂了很多年。
一路走來油電之爭就從未停止過,如今的電車已經有了再次卷土重來勢頭,歷史又再一次輪回,油車過去所有那些強項,現在卻成了槽點,電車曾經的弱項,卻變成了當初的強項。這或許就是歷史發展得結果。
隨著我國的經濟的不斷上漲,居民收入逐年提高,汽車保有量多年世界第一,石油的需求量與日俱增,但我國石油每年都需要大量進口,最近的油價一直在猛漲,燃油車跑100公里最少需要花60元,所以急需找到另一種新能源代替汽油,電動車就是目前替代燃油車最好的選擇,同樣跑100公里新能源電動車最多花20元左右的電費,而且從長遠來看汽油不是可再生能源,隨著開采力度不斷加大,按照現在的消耗速度,不出30年石油將會全部枯竭,油價接下來只會越來越貴,燃油車沒油加靠什么來驅動呢?所以燃油車的日子快要走到盡頭了。
我國新能源車的電能來源卻是很廣泛的,包括了火電,水力發電,太陽能和風能等,可以說在大自然中就可以就地取材,用之不盡。加上我國在電池存儲技術已經走在世界最前端,最新推出的電動車充一次電最高可以跑過1000公里。屬于電車的時代已經到來,也是歷史發展得大勢所趨,有環保人士這時提出“五年內強制報廢燃油車,迎接新能源汽車”的言論,是有一定遠瞻性的。
盡管很多人覺得不可能實現,但是從近幾年空氣污染給人們帶來的傷害,近期廣東地區連續性的惡劣天氣給人們的生產生活造成的影響,燃油車排放的尾氣應該也有一定不可推卸的責任吧?環保人士提出的建議雖說看起來有點極端,但是大家都是希望能為地球減負作出一點貢獻。
對于新能源電車最后能否取代燃油車你是怎樣的看法?歡迎說出你的看法。感謝您的關注。